死掉了的基督

3116
赞助本文

今天是受难日的后一天,纪念已死的耶稣被安置在坟墓里。在死去的基督身上,我们也看见自己的死亡:一切的希望落空,曾经为爱与理想付出的所有心力全化为泡影。耶稣努力劝化当代的犹太人,却被他们弃绝、置之死地,或许我们也将遭遇到类似的心痛?但是,耶稣临死前,宽恕了那些加害他的人。

为什么耶稣能宽恕那些加害人?如果单纯认为那是因为他伟大、心胸宽大、他是神的儿子、他无所不能,将使我们与他的教导背道而驰,因为他的要求向来都是我们「学得来」的,离我们并不遥远,端看我们愿不愿意开始学,并持之以恒地学。

「爱你的敌人。」(马太福音5章44节)这是耶稣很有名的教导,也是不听从他的人经常揶揄或抨击的焦点。

耶稣停放在坟墓里的尸身,将他自己身为真正的和平爱好者呈现在世人面前,尽管被诽谤、被冤屈,仍不惜以欣然接受死亡来实现他彻底的爱,爱那些曾经威胁他、攻击他、出卖他,最终也杀死他了的人,简单说,他确实爱那些与他为敌的人。

这样的爱不是上对下、命令、胁迫、怜悯、施舍的,而是建立在了解之上。若我们没有耶稣洞察人心的能力,我们只能靠「倾听对手」来理解他。可惜,我们的教会生活即使有听道的仪式活动,却没有「倾听」的训练;说话传讲的训练倒是满频繁地推陈出新。

已死的基督,是我们训练「倾听的态度」时很好的默想。他没有武装,也放下了仅有的自我防卫(马太福音26章52节;路加福音22章51节;约翰福音8章8、11节),把自己交给了那些敌对他的人,他并不天真,早已洞见他们将置他于死地,却放弃任何优势和胜利。更明确地说:他选择失败。根据马可福音的记载,他在受审、面临死亡威胁之时,甚至不为自己辩白(14章61节,15章5节),静静聆听对手对他的指控。

并且,基督的爱是显出不打折扣的接受,不是算计的、以退为进的谋略;即使复活后的基督,也没有再回到那多方角力的场域,曾与他为敌的人都已被宽恕了,不再有仇恨,所以也不需要报仇。

「理解」的行动也当如是。

如果我们愿意效法基督,在与「异己」交手时,我们也要卸除武装,放下自我防卫,温柔地接受对方的企图和威胁,放弃身分、地位、语言的优势,不为自己辩解,不争取自己的胜利,不以退为进。

那么,与你为敌的是谁?

撒旦?同性恋?反同团体?反反同团体?反社会者?杀人者?特定颜色的政党及其支持者?恐怖分子?那些没有圣灵恩膏的人?那些不冷不热的基督徒?那些敌对先知的人?那些不思考的人?那些盲从又迷信的人?那些妖言惑众的人?你的某个家人?或是上帝自己?

所谓的基督徒本当效法基督,但是,如果基督全然不为自己争取什么,以致一败涂地地死在世人眼前,成为一具尸体,为什么当今许多台湾基督徒在与自己立场意见不同的人面前,如此争强好胜又好辩呢?我们真的愿意效法基督吗?

我们难道不知道吗?有热情,有行动力,有理想,有理念的人,往往为周遭的人、为全世界,带来更多危险。历经过二次大战、牧会超过半世纪的德国牧师辛克(Jörg Zink 1922-2016),一针见血地在《深度灵修之路》一书中指出:「今天,所谓理想主义者,已经将地球和人类历史带至非常接近末日的危险中。」(197页)

(棕榈主日埃及两教会遭IS恐怖组织炸弹攻击,逾45人身亡)

但是,耶稣和这些「危险份子」的差别仅在于:他不争取胜利,没有仇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们想要像谁?

「不可杀人」不仅是十诫中的一诫,也是古今中外共同的金科玉律,固然要阻止杀人者继续杀人,但不代表我们就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杀人者给杀了。我们这些看自己是耶稣的学生的基督徒可别忘了,我们的老师也曾在死刑犯之列,并且也已伏法了,即使他什么罪也没有,只因为他身处的社会舆论容不得他活。台湾下一个将伏法的死刑犯,不也是他身处的社会舆论容不得他活吗?

辛克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能与敌人进行对话,或许我们会发现这人的想法未必完全不对或很坏,然后我们就能区分他真正的想法与他的暴力行为。辛克认为,于是我们就能爱这个人,帮助他成为真正的自己,帮助他做真正想做的、正确、出于好意的事,这人或许会卸下自己的危险特质。(前揭书同页)

耶稣在面对拘捕时,否认自己是暴徒,首先卸下了自己的危险特质,主动展现出对捉拿、敌对他的人的爱,将这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优先,并相信爱会在生命结束之后继续。

复活,也意味着重新向善的机会(德文:Wiedergutmachen),不再因为过去曾经做错、做得不好的事,而影响自己选择做对的、善良的事,让人得以逃脱「一步错步步错」的噩运或诅咒。

请记起耶稣把对我们的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优先,以致失去生命,为的是成全我们成为真正的自己,让我们无论如何都有机会重新选择善良,于是,承认那不好、不对、错误、或邪恶的部分,果断地让它的影响力离开,不再遮掩那个错误,不说谎、不推卸责任,因为这些是更多的错;或许,我们也能卸下自己危险的特质,更像基督。

(封面相片来源:Dimitris Graffin / CC BY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