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家庭根植於良序運轉的社會

4397
贊助本文

日前教會界在凱達德蘭大道舉辦了一場大型聯合跨夜禱告會,禱告會的內容訴求是「全心悔改」、「轉換思維」、「健康家庭」、「健全社會」及「轉化國家」,士林靈糧堂的牧師劉群茂說,「婚姻、家庭是一切的基礎,有好的家庭,就會有好的社會、好的國家。」

教會界以自身擅長的禱告會形式,為國家社會的問題代求是好事,至少比過去直接引用聖經定罪不信的異教徒的價值信念,來得要柔軟且能被人接受一些;在公共議題上爭取社會輿論支持的做法,本不該將自己的信念不容分說的強加在不信者身上,更別說這個社會中,不信者佔了多數,如此作為更難贏得認同。

不過,有一個觀念頗值得一談,那就是士林靈糧堂的牧師所說的「婚姻、家庭是一切的基礎,有好的家庭,就會有好的社會、好的國家。」教會界支持此一論點的牧長與基督徒應該不在少數,只不過,真是如此嗎?

婚姻與家庭好,社會國家就會好嗎?

那麼,為什麼近2、30年來的台灣,婚姻與家庭問題層出不窮,變得越來越不好呢?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婚姻與家庭出狀況,是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出了問題。因為家庭是從社會中長出來的其中一種社會制度,其發展的光景相當仰賴其他社會制度的輔助。

好比說,如今的台灣之所以晚婚、不婚,還有少子化盛行,在社會科學界普遍的定論是,低薪、過勞與血汗工作環境。過高的房價和物價,以及崩壞的年金制度與沒有未來的焦慮感,導致青年不敢結婚或生小孩,怕養不起家庭或孩子。

另外,經濟問題往往也是壓垮家庭的重大原因。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當一個家庭的夫妻都得外出工作,卻只能勉強賺取溫飽收入,留在家中的孩子沒人照顧或教養,自然不容易獲得較好的照顧,如果又被其他團體拉走,走上偏差行為道路的情況不難想像。

簡單來說,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婚姻、家庭之所以會變得不好,是因為社會結構出狀況,社會制度運作不良好,無法有效保護家庭的組成與運轉,導致家庭崩壞。

反之,如果社會結構相對健全,社會制度能健全運轉時,在一個健全的社會環境底下,人們普遍比較敢結婚生子,就算家庭出狀況,社會系統中的其他組成份子也比較能夠伸出援手。

舉個例子,日本在經濟高度成長時期的「會社」,就是輔助家庭建立的重要機制。因為公司賺錢且能夠給予員工優渥的薪資和福利,讓員工可以高枕無憂的結婚生子,甚至可以讓女性專職在家帶小孩。反倒是日本社會經濟環境近20年來失落崩壞,嚴重衝擊家庭的組成,各種家庭問題層出不窮,各種破碎家庭的悲劇不斷出現在新聞版面上。

真實社會的狀況是,社會崩壞導致家庭崩壞,也就是說,不是家庭變好社會才會變好,而是社會制度本身要先變好,家庭的組成與維持方式才可能變得健全。當一個社會逐漸崩潰的情況下,雖說不至於沒有健全好家庭,但數量上會比健全社會時期要來得少(假設一夫一妻核心家庭是所謂的好家庭的標準,則過去的好家庭數量遠比今天多)。

家庭只是其中一種社會制度,家庭要能健全發展得仰賴整個社會中各個子系統均能健全發展(例如經濟穩定、政治清明、文化意識形態傳遞良善價值等),家庭很難獨善其身,在其他社會制度都邁向崩壞的情況下變好,而且好到足夠帶動新的社會制度建立。

遠的姑且不說,就說教會內部的男女失衡以及青年不婚狀況日趨嚴重,教會本身內部能建立好家庭的機制都不足,長此以往只怕難以支撐下一代教會的發展,而導致教會青年晚婚不婚或不孕的成因似乎不只是個人層次的問題,還有社會環境的因素在影響,這些干擾變項無法因為這些青年本身擁有好家庭而被有效解決。

除非教會能夠翻轉認知,認清社會制度的健全與否才是家庭健全與否的根本,認清社會問題的真正成因並且做出恰當的禱告代求,否則這類的禱告會辦再多,只怕都無濟於事,因為我們連正確說出問題的能力都沒有,更別說提出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法了!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