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神学,所为何事

12326
赞助本文

「您为什么读神学院,当传道人?」这不只是我,每位牧师、传道都会被问到的问题。很感谢提出这个问题的会友、家人、朋友和牧者同工,不管出于关心或好奇,对于每个牧者或是在神学院接受装备的神学生,都是很重要的提醒,借用文天祥〈正气歌〉的名言:「读圣贤书,所学何事?」那么,读神学,做神学,所为何事?

许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以自己的例子来说,必须很诚实的说,在年少的求学阶段,并没有将进入神学院与当传道人当作第一志愿,写作文「我的志愿」,也没有「牧师」这个项目。职场打滚那些年,经历了些起伏波折,在一个特殊的机缘与几位牧者鼓励下,尝试投考神学院,录取后还几度踌躇「到底要不要念?」,入学后依然自我询问,经常在祈祷中与上帝讨价还价。受派当传道人,也常怀疑:「李某人,你真的可以当传道人吗?」,再三反省「做神学,所为何事?」。

虽然,「读神学」有来自上帝特殊的呼召,但不能用「呼召」来简化一切问题,就像《在边缘处,恩典留痕》的书里,作者孙宝玲牧师提醒,「上主的呼召,不是逃避操练的借口,反而是加强操练的动力;上主的呼召,不是权杖,是洗脚的毛巾!」必须觉悟接受神学教育本身操练,成为那条为人洗脚的毛巾,或是,成为抹布,擦拭最肮脏的地方,无论是个人、社会或是教会里面最脏的地方。

因此,「读神学,所为何事?」就是认识上帝,学习耶稣,成为仆人,为人洗脚。千万要小心,当别人当牧者是「属灵领袖」时,牧者就要经常回到「读神学」主要目的「做仆人」之中,而且要持续研究神学,当然,神学,不是拿来「吊书袋」或炫耀卖弄,而是谦卑在上帝面前,更深刻认识上帝、认识人与认识自己。加尔文(John Calvin)说过「认识上帝与认识人这两种认识是息息相关的」,意思是,真正「认识上帝」才能「认识人」;真正「认识人」才能「认识上帝」。

以上是对「读神学」的反思,比较偏向进入神学院成为全职传道者的路线。不过,必须要打破「读神学」只限牧者养成教育的观念,每个人都需要接受神学的薰陶与启蒙,每个人都能够且必须读点神学。

当前台湾与华人教会界,有很多领袖训练、小组长培训等,表面上,看似有那么点「平信徒神学教育」的样子。但是,这些培训课程,是否偏重以方法与实用为导向,值得观察。对于,基督信仰真正的「道」在哪里?例如,什么是「拯救」?上帝、耶稣、圣与我何干?什么是「罪」?圣经如何形成?教会历史、各教派差异等?似乎很少碰触。

另一个的问题是,对于信仰或教义,教会容易用单一或过度简化的标准答案,很少鼓励信徒更深入去研究与思考,教会也没有投入太多的资源去从事信徒的神学教育。甚至还听过,有些牧者害怕信徒与年轻人对神学有兴趣,以及钻研神学,深怕因而不听话,难以牧养与对话,危及牧者权柄!这种情况,好像回到宗教改革之前的光景,教会严禁信徒读圣经,没有普及化的圣经翻译,完全由教皇主导教会来掌控神学论述与圣经诠释的权力。

如此一来,使得华人与台湾教会界呈现「事工策略主导教会发展」而不是以「神学主导教会发展」的情况。神学,逐渐在华人、台湾教会界中被边缘化,神学仿佛只关在神学院里面,专属培育传道者的教育,一般的教会、牧者、信徒很少接触到神学,谈论神学,更难以实践出有神学为根基的宣教行动。

很可惜的是,现今教会界大多重视策略、方法、组织、新媒体,偶有几个恩赐充满的名牧登高一呼,虽然不是「通灵少女」,可是却有那么点类似,教会渴望有个权威或典范开出仙丹妙药,一劳永逸,神学的声音不见了!

失去神学的声音,华人、台湾教会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很难提出强而有力的回应,宣教策略没有扎实的神学为基础,难免出现荒腔走板的言论与行径。没有神学的教会,怪不得乱象频传,有时钻石、金粉、机票乱乱飞,有时陷入权力诱惑,或是与整个社会脱节,因为失去了神学的思辨与讨论能力,教会难以与社会对话。

回到教会本身,今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加尔文、慈运理(Ulrich Zwingli)、墨兰顿(Philipp Melanchthon)、诺克斯(John Knox)等,都是以「做神学」为初衷,因其论述与反省,清楚看出教会问题核心,产生改革行动,影响世界。二次世界大战,卡尔巴特(Karl Barth)、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有深刻的神学反省与行动,不向纳粹低头,真正展现「真理使人得自由」的信仰力量。反观,现今的台湾与华人教会界,并不是以「做神学」为主流,没有神学的声音,教会又如何改革进步?停止「做神学」的教会,又如何「防腐」,难免沉沦腐败而不自知。

期盼,台湾与华人教会界、基督徒重新思考「做神学,所为何事?」以此做为新的进步与改革的开始,将神学从学术或培育传道者的高塔中「解放」出来,使神学能生活化、普及化、平民化。

电影《食神》的名言「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为食神」,同样的,教会与基督徒,只要有心、用心,人人都是神学家。有「巷口社会学」、「芭乐人类学」等普及化的社会科学相关论述的网站,或是「哲学星期五」等公民论坛,谁说神学不可以?说不定哪天出现「鸡排珍奶谈神学」或「神学礼拜天」,就是下一波的革新与盼望的开始。

(封面相片:马丁路德)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