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靈少女》播出以來,引發台灣社會廣大回響,對於台灣的宮廟文化、通靈與鬼神之事,基督徒不需那麼以「怪力亂神」看待,而可以從「台灣俗民信仰的日常」的角度來檢視,內容當然不全都是好的,但也不會全都是糟糕的,拋開非好即壞的二分法,可以看到更複雜幽微的人性的描述與呈現。
提供反思的影集
戲裡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名言,就算不是民間信仰的追隨者也可以深思,好比說導演透過女主角謝雅真的口,說出宮廟或神明反映的是人心的慾望。其他信仰當中何嘗不是?來到教會裡的人,難道都百分百的虔敬追求上帝,沒有追求慾望之滿足的?
勇敢面對自己信仰內部的矛盾與問題,與外在世界的糾纏不清,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或許這是讓《通靈少女》爆紅的原因?畢竟台灣絕大多數民眾的信仰日常是宮廟、是拜鬼神好兄弟、是有問題找靈媒幫忙通看看。這整套信仰系統如此堅不可摧,且信仰者眾,別說難以撼動,就連檢討反思內部狀況都顯得困難重重,而《通靈少女》卻做到了。
這對於在台灣仍是小眾的基督信仰和基督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提醒,宮廟文化尚且如此,我們又如何反思自己的信仰生活的日常?當這些日常充斥不合理且利用權勢結構迫使基督徒順服時,我們又可以怎麼面對?
說了不少《通靈少女》,但這篇文章想談的其實是《通靈少女》背後的文化顧問索菲亞及其作品《靈界的譯者》。
值得推薦的讀本
如果可以,我希望更多弟兄姊妹先放下腦中對於靈媒與民間信仰的那些既定觀念,讀讀看《靈界的譯者》這套書。或許會發現一個宣稱自己生下來就能看見另一世界的通靈者,她所看見的鬼神之事及從中所領悟的道理,並非一無是處,頗多值得深思。
更有趣的是,索菲亞雖然從小就能通靈且擔任靈媒,甚至從中獲得許多世俗的好處,但是,她最後選擇脫離宮廟與民間信仰,改宗伊斯蘭教,成為一個虔誠的穆斯林。
當我讀到這一段時,我不免想,這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決定。想想看,假設索菲亞選擇了基督教,以她的經歷改宗基督信仰,會成為多麼「好」的「得救見證」,是否可以再另外一個不小的信仰體系裡又得到一個很不錯的社會位置?
但是索菲亞沒有選擇基督信仰,在書中,她說自己也曾經考慮過基督教,但最後選擇了伊斯蘭教,從一神教的教義中領受教導和體悟。她誠實面對一個多數人不願承認的事實:能見鬼神、能通靈不代表能夠了解宇宙的奧秘和人之所以來到這世界的意義,她單純只是比其他人多了一種看見而已,這樣的看見未必能讓人比較屬靈,反而可能更加市儈,甚至與世間的各種欲望和權勢合流。因為許多無法看見的凡人需要這樣的能力,滿足自己的慾望或逃避自己的內在問題。
某種程度上來說,天主教會的驅魔、基督教會的趕鬼和索菲亞以前在宮廟做的事情很像,說穿了就是有問題的人不願意面對造成問題的真正成因,將問題外部化,聲稱鬼附,並尋求靈能者協助驅趕身上的邪靈,但卻始終不願面對造成邪靈鬼附的根本問題(自己)。
基督徒基於護教或與民間信仰真實對話的立場,也應該好好讀一讀《靈界的譯者》,因為索菲亞以內部知情人士的身分,揭穿了很多宮廟文化不堪的一面,甚至揭穿了民間信仰所相信的鬼神系統,雖然靈能者可能都知道,但卻沒有人想說破的事情。
像是宮廟中所供奉之偶像內部所居住的靈,往往並不是人們以為的那座偶像(舉例來說,就是入住三太子這尊偶像的靈並非三太子,而是其他靈)。基督徒如果仔細讀,其實會發現書中所描述的靈界之事,蠻多都和聖經中談到的靈可以對照,而且有相當程度的串接性。
理解俗民的日常
要提醒的是,基督徒之所以應該讀《靈界的譯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了解這個社會絕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日常與理解鬼神的語彙,透過理解來達成對話,甚至能夠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人都需要彼岸的力量幫助自己撐過此世生活的軟弱),讓更多民間信仰的追隨者也聽聽看基督信仰的聲音。
索菲亞從宮廟出走最後選擇了一神教,如果能夠讀懂這個心路歷程的紀錄與反思,基督徒也許能夠從《靈界的譯者》中找到接觸民間信仰者的切點。
在民主社會裡,尤其基督信仰在台灣社會又是絕對少數的非日常世界,若連花一點時間了解社會的日常構成和俗民生活的文化底蘊都不願意,只想以自己以為是對的信仰強加在這個社會上,只想簡單的以基督信仰是對,其他信仰都是錯的二分法來傳福音,只怕再100年,基督信仰還是無法在這塊土地深耕茁壯,因為我們根本不懂這塊土地的俗民日常生活關懷,不懂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的心,又要如何找到切入的點?
(封面相片來源:三采文化粉絲團)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