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到教会的50种理由」

5942
赞助本文

母亲节前,巧遇几位5、60岁的朋友,他们事业有成,热心社会公益,聊到母亲节怎么过,席间只有我一位基督徒,我提到「母亲节,教会送妈妈们礼物,向伟大的母亲表达感恩与祝福。」这几位大哥很羡慕说「教会有母亲节礼物,听起来很不错!」有人问「如果很想当妈妈,结婚多年却当不成,可以拿母亲节礼物吗?或是,没有想当妈,却不小心当了妈,要拿还是不拿?」大家很好奇,我要如何回答这个尴尬问题。

好在,这群大哥人生历练丰富,没有太为难晚辈小老弟我,于是转个话题,除了「母亲节礼物」之外,谈谈到教会的50种理由或好处,除了我以基督徒观点分享,大哥们还发挥创意,天马行空提出看法。有人很热心拿起手机逐条记录。

以下是这群大哥和我七嘴八舌分享的「到教会的50种理由」:

  1. 不必背「弟子规」,没有强逼熟背圣经。
  2. 不必三跪九叩。
  3. 初一十五不需要拜拜,不用准备「旺旺」和三牲素果。
  4. 常去教会,有人关怀,生病住院有人探视。
  5. 圣歌很好听。
  6. 牧师讲道很催眠,礼拜天方便补眠。
  7. 不必找乩童、庙公或「通灵少女」,到教会直接祈祷,很省事。
  8. 礼拜后的点心、爱餐很好吃。
  9. 穿漂亮衣服,有人称赞。
  10. 找对象,择偶相亲。
  11. 吹冷气。
  12. 拓展人脉,交朋友。
  13. 可以接触世界名著《圣经》。
  14. 看正妹帅哥。
  15. 训练歌喉,唱诗歌没人会嫌难听。
  16. 认识有钱人,有助事业发展。
  17. 开发潜在客户。
  18. 以前有「职业信徒」,戒严时代,在长老教会当特务和「抓耙仔」,还可以领奖金。现在还有吗?如果有,也是增加就业机会。
  19. 有人帮忙顾小孩,家长放松。
  20. 有人讲道理给你听,增广见闻。
  21. 教会婚丧喜庆不必择日,天天都是好日子。
  22. 有机会当干部(小组长、长老、执事……),满足自我肯定。
  23. 有免费书报杂志。
  24. 学乐器和才艺。
  25. 小孩寒暑假有夏令营。
  26. 学英文(很多人第一次到教会的理由)。
  27. 欣赏美丽建筑。
  28. 参加课辅班。
  29. 好好聚会,多年后,有机会当上医院、大学的董事。
  30. 认识耶稣。
  31. 有旅游(注:野外礼拜、灵修旅游……)。
  32. 以前教会打桌球,现在有人一起打LOL(电竞《英雄联盟》)。
  33. 教会很安静,洗涤心灵。
  34. 教会是读书温习功课的好地方。
  35. 教会的长辈和老人很多,年长者有人陪伴,还有教会要做「长照2.0」。
  36. 奉献可以抵税。
  37. 跟世界接轨,因为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
  38. 选举有桩脚。
  39. 教会当志工有认证,有助升学就业。
  40. 参与服务,急难救助。
  41. 追求信仰。
  42. 教会是关怀社会的管道。
  43. 参与品格教育。
  44. 青少年到教会不会变成「8+9」(「八嘎囧」八家将之谐音)
  45. 教会婚礼很浪漫。
  46. 有人可以讲话聊天。
  47. 家人都去教会,不得不去。
  48. 塑造良好形象。
  49. 到教会好像比较有机会当总统,孙文、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都是基督徒,甚至马英九都透露曾经受洗。
  50. 到教会的人感觉比较积极乐观正面。

大家集思广益提出「50种到教会的理由」,还可以继续列出,例如「在社会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在教会混口饭吃」、「教会的人都很善良」、「教会对陌生人很好」……等等,到教会的理由与好处多到说不完,族繁不及备载。可是,既然到教会的理由、好处一大堆,为什么台湾或华人教会的发展总是遇到瓶颈?

网路上流传一篇文章「年轻人离开教会的6个主因」:

  1. 教会限制过多。
  2. 对基督教的经历不多。
  3. 基督教与科学抵触。
  4. 教会对性的议题太过简化或批判。
  5. 基督教排外。
  6. 教会对怀疑信仰的人不友善。

将「年轻人离开教会6个主因」,以及大哥们聊天「到教会50种理由」,两相对照,有个共通点,就是无论是不是基督徒,都太容易将「到教会」或「基督信仰」窄化成为个人的事情或选择,这样的情况,同样反映在各种宗教上,忽略了宗教信仰的公共性、群体性、社会性。

回到教会的本质来思考,并不是教会本身「做了什么」,而是教会到底「是什么」?教会是见证上帝的爱,使人们认识耶稣基督,引用德国古伦神父(Anselm Grün)的看法:「如果教会把自己视为在基督里的力量时,教会存在的正当性就不是透过参与在世界的政治领域,而是透过上帝赋予教会强大且沉静的存在特质。」古伦强调,一切只是透过教会让人们看到与遇见耶稣基督。

试问,当人们怀着各种不同的理由来到教会,现在的教会能够发挥「强大且沉静」的特质,让人们遇见耶稣基督?亦或是,教会丰富的聚会与活动里面,满足了个人需求,却与那个跟底层、弱势、边缘人同行的耶稣,渐行渐远?值得深思。

又想起那群大哥吃喝聊天提出的问题,教会赠送母亲节礼物,对于有些「想当妈妈,却当不成」或是「没想当妈,却不小心当妈妈」的人们,教会该怎样面对那些在母亲节触景伤情的人们呢?这是教会过母亲节的挑战。

回到「母亲节」本身,1908年推动「母亲日」的Anna Marie Jarvis,后来她强烈反对母亲节沾染商业色彩,批评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利用母亲节为慈善组织募款,Anna Marie Jarvis投入大半生的抵制利用母亲节的商业赚钱活动,为此耗尽生命财产与健康,最后在精神病疗养院死亡。再次回顾这个故事,如果耶稣活在今天,他也许会反对过母亲节吧?

无论如何,还是要向全天下的妈妈,以及用各种方式发挥母爱特质的人们表达最高的敬意与感恩。母亲节快乐,愿上帝赐福。

(封面相片来源:pedrosimoes7 / CC BY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