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悲痛、破碎的夢想以及受傷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失落,有我們自己的『小屋』。」
一場意外,失去了小女兒蜜思,從此改變了麥肯跟整個家。事隔數年,麥肯收到一封神秘信件,邀請他回到當初的案發現場,署名是他妻子對上帝的暱稱「老爹」……「如果神是良善全能的,那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破碎傷痛?」「為什麼這些事發生在我身上?神,我需要祢時,祢在哪?」從小經歷家暴又痛失愛女的麥肯,始終無法諒解上帝,但當他踏上往小屋的路,卻經歷一場不可思議的救贖之旅。從改變眼光開始,我們將與神的愛相遇,最終得以自由。
回到生命中的傷痛時刻,看見神未曾讓我們孤單一人
「要幫忙嗎?」「不用。」
「一起晚餐?」「改天吧。」
經歷創痛的麥肯,早已習慣獨自堅強,就像我們許多人一樣;但他卻沒意識到,那其實只是不堪一擊的偽裝。於是在奇妙的安排下,他回到當初發現蜜思那件染血洋裝的小屋,也就是他的心被困住的地方。
在最大的傷痛之處,他與愛的源頭相遇。「老爹」完全顛覆麥肯對神的既定印象,但在驚奇之後,他心中累積的憤怒怨恨終於爆發。「我需要祢時,祢在哪?」這並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撫平的傷痛。而「老爹」沒有否認、沒有輕描淡寫、沒有迴避痛苦,只是流著淚告訴他:「我從來沒有離棄你跟蜜思。」當麥肯質疑「老爹」同樣離棄了在十字架上受苦的耶穌,他看到「老爹」的手腕──釘痕清晰可辨。
讓我們暫且不提神學上的爭議,重點是:在痛苦的時候,神真的離棄了我們嗎?或許感受上是那樣,但感受並不等於事實。在年少的麥肯被父親痛揍一頓時,誰說神不能以鄰居大嬸的形象出現,用包容、傾聽、以及一頓自製下午茶來安慰他?耶穌在十字架上究竟承擔了什麼,不就是全世界的罪、以及罪所帶來的傷痛?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賽亞書53章所言,在《心靈小屋》當中,以印第安公主犧牲自己、拯救族人的傳說,成為絕佳的對照。當蜜思聽完床邊故事,問著為什麼公主必須死去,麥肯回答她:「她不是非死不可,而是她的選擇。」因為愛,印第安公主的決定,正如耶穌在十字架上的選擇。因為愛,讓我們得以罪孽交換救贖、以痛苦交換平安,並發現自己不孤單。
改變眼光、放下標準,不再自己當審判者
有些人會說,這是一個關於原諒、關於療癒的故事;但是我會說,這是一個眼光改變的故事。麥肯執著於惡人應該下地獄、受懲罰,「智慧」點醒他:他判斷別人的標準,完全出自他自己。怎樣的人是好人?就是對他有益的人;而怎樣的人是惡人?也是對他有害的人。好像在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之後,人們就相信善與惡是自己能夠決定。然而,事情果真如此簡單?
於是,「智慧」邀請麥肯坐上審判者的位置,判斷世上許多人是否應該下地獄。殺人犯?下地獄。他那酗酒家暴的父親?下地獄。一個受傷的孩子?麥肯猶豫了,而「智慧」告訴他:這是你的父親,年幼的他沒有被好好對待──即使看起來是糟糕至極的人,會成為那樣總是事出有因,畢竟這就是一個充滿罪惡影響的世界,而這一切都可以追溯至亞當與夏娃的決定。最後,麥肯看到他自己的兩個孩子,並且必須要判其中一位下地獄。
「你可以選凱特,她已經跟你疏離很久了,你甚至不確定她是否愛你;或者賈許,他最近偷跑出去、又對你說謊。你要哪一個?」但是麥肯看著他們,不願判任何一個孩子下地獄。「我沒辦法,我做不到……不要動我的孩子,讓我代替他們吧。」他淚眼婆娑地回應,而智慧輕輕點出:這正是天父的心腸。在這世上每個人,即使是我們眼中看似十惡不赦的罪犯、甚或傷害我們的人,每一個都是天父的孩子。與其審判,祂更期望帶來的是救贖。
另一方面,在審判他人的同時,我們自己難道從沒犯過錯?或許曾經有某些時刻,你我也傷害了他人,成了對方眼中的惡人。傷害固然無法否認,但難道這就是我們的本質?即使以行為來說,我們並不配得進入天堂,但心中總是深深吶喊著渴望被救贖。於是,跟麥肯的選擇一樣,神自己付上了代價,好讓祂的孩子能夠被拯救。
痛苦的奧秘:自由意志,使作惡與行善同時成為可能
「如果神是良善全能的,那為什麼世界上這麼多破碎傷痛?」電影中的審判一幕,讓我們看到:是罪、是人的選擇,帶來如此破碎傷痛。
關於這個人類千年以來的叩問,魯益師在《反璞歸真》、《痛苦的奧秘》等多本論信仰的著作中,反覆論及到:「人類和天使之所以可能犯罪,是因為神賜給他們自由意志。」因此,「一個人若有行善的自由,便也有作惡的自由……為什麼神還要賜人自由意志呢?因為自由意志雖然使惡成為可能,卻也是唯一使任何值得擁有的愛、善、喜樂成為可能的東西。」畢竟,如果一個人無法選擇「不愛」,那麼他的「愛」其實也沒有意義;而神願意冒險,因為祂要的是真正的愛。相對地,「嘗試排除自然秩序和自由意志所帶來的痛苦,你會發現你把人生也一起排除掉了。」
這段辯證,正如故事中「老爹」回答的:「我知道我的創造會反抗,會選擇獨立和死亡,你們的獨立已釋放出一個對你們而言似乎很混亂的世界……當初我能阻止蜜思遭遇到的事情嗎?答案是肯定的。我沒有打算讓蜜思死,但那不代表我無法用這件事來行善。」雖然我們還是不會知道為何發生這些事,但是至少,如果我們把握痛苦的時刻不逃避,好好面對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感受與意念,很有可能,我們會在那裏遇見神。「當你無法對自己誠實,『痛』會給你答案。」心理諮商師蘇絢慧這樣說。
真實的原諒,讓自己能敞開心胸迎接自由
當然,即使試著放下自己審判他人的標準,但想到殺女兇手,傷痛仍在。「你期待我原諒他,但我只想報仇。」
「老爹」堅定地告訴麥肯:之所以選擇原諒,不是因為對方,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讓自己的喜樂不再被剝奪、為了讓自己能夠再次敞開心胸去愛。我們能夠原諒,是因為神先原諒了我們的過犯。如果剛剛經歷天價的欠款被一筆勾銷,還會如此在意鄰居還沒償還的一頓餐錢嗎?當你真實意識到神的恩典何等浩大,那麼,對自己與他人施與恩典,也相對會容易許多。
但是,到底原諒要做到怎樣的地步?難道這是讓我們再次暴露在受傷的可能性之下嗎?關於這些疑問,「老爹」的回答是:原諒不是遺忘,不代表否認過去存在的事實,不會為任何事情脫罪,也不是抹滅真實的傷痛;原諒不會建立關係,更不代表從此需要信任那個曾傷害你的人(除非對方承認並且悔改,那麼或許有和解的可能)。原諒是不要再掐住另一人的脖子不放,讓自己與對方能夠一同站在神面前,並且讓自己的心得以自由。「你在這件事情上,已經沒有維護正義的責任了。那件事我會處理。」
學著不再自己當審判者之後,「老爹」告訴麥肯:只要說出來。說出「我原諒你」。如果你的心中也浮現出誰的臉孔,或許可以試試看這麼做。「你可能得去原諒上千遍才會變得比較輕鬆,但你一定會的。」
你的眼光在看哪裡?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悲痛、破碎的夢想以及受傷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失落,有我們自己的『小屋』。」原著小說作者保羅‧楊這樣寫道。年少的他,隨著宣教士父母到新幾內亞,在當地遭到長期性侵;成年後的他,經歷婚外情、投資失利、破產等種種煎熬……究竟我們該如何好好回應生命中的難題?這個故事是他思索五十年之久,最終想告訴兒女的事。
正如作者寫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承載痛苦悲傷的「小屋」,即使與他人再怎麼親密,我們還是需要獨自面對自己的痛。別人能夠陪你走到門前,但唯有你自己能夠推開那扇門,與神一起經歷這段釋放的旅程。心理諮商師蘇絢慧指出,療傷止痛會有五個歷程:
- 來到天父(愛的源頭)面前,面對傷痛的事實
- 透過聖靈的帶領,看到自己的內心需要好好耕耘照顧
- 重新面對傷痛事件,跨越恐懼、自責、罪惡感,感受耶穌的同在
- 調整自己的標準,不再自以為是地扮演上帝
- 和好、原諒、安葬於告別
還好,雖然這段路絕不容易,但神總是與我們在一起。就像電影主題曲《Keep Your Eyes On Me》所唱的一樣:「當這讓你痛心欲絕無法看清時,當你在黑暗中失去了方向,將你的目光投向我身上。」當麥肯在湖中面對自己的心魔,耶穌不斷呼喊的也是這句話:看著我!
「我需要你時,你在哪?」「我從沒離棄你跟蜜思。」
這是「老爹」的回答:「兒子,你只看得見痛苦,就看不見我。」
當我們的目光注視神,原來,在我們最大的傷痛之處,神一直都在,未曾離開。
中文電影預告片:
電影主題曲《Keep Your Eyes On Me》:
(封面相片來源:電影官方網站)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感謝主!我太感動了~剛剛看完電影,感謝如此精闢的解說,我又更明白上帝的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