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用的人!?

2325
赞助本文

「人生七十古稀」──唐寅以这句词,开始他活到70岁的惊奇与感叹;《圣经》诗篇90篇也表达了类似的观察:「我们一生的年岁不过七十,健壮的可能到八十」。不过,拜卫生医疗研究与技术的长足精进之赐,2015年出生的台湾人,平均余命(Life Expectancy)已达80.2岁,甚至,研究人口老化的专家James Vaupel(1945-)表示,2012年出生在某些国家的新生儿,将有半数会活到104岁!他更乐观地推估,或许,有机会活到200岁的人已经出生了。

这么长的人生,要做些什么好?

有鉴于健壮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台湾人的健康平均余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也达71岁,许多国家早已推翻过去认定15到65岁的工作年限,而延长到67岁,并将逐月调整至70岁。虽然相关讨论在台湾尚未成熟,但不难想见,这也将是年金改革之外迫切需讨论的议题。

即使保养得当,体力逐年下降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不是每个人都有办法在中年以后仍从事劳力密集的工作。再加上,社会不断变迁,慢则30年、快则15年,职业生态势将大幅改变,迫使大家必须改换工作领域。在50年甚至更长的个人职业生涯里,恐怕至少需要转换跑道1~3次,重新接受教育训练、开始从事完全不同的工作。无论如何,总要做个有用的人,受人尊敬,至少不能被人瞧不起。

只是,我们如何看待教育训练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多长远的眼光来思考「使自己(或下一代)接受教育」这件事?并且,教育自己、使「我」做个有用的人,是个人自己、家庭,或是国家的责任?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句诗出自北宋进士汪洙,明州(今浙江)府学教授,原诗不过是写得一般般的劝学诗,能流传得下来可能不是因为内容的诗意,视之为私立学校招生广告似乎还算贴切,以《汪神童诗》为名,揶揄意味恐怕还多过奉承。从他不怎么能淑世的官位看来,时人即已看出,他自利的思想不会为社会带来多大好处。

这10个字表露出的不只是价值判断而已,更是高下立现的阶级区分,间接否认人皆平等的可能性。如此的阶级观念放在1000年前尚可理解,尽管改朝换代、思想更迭,当今台湾社会却广泛接受,恐怕映现出这个社会不可明说的秘密:渴望攀上较高阶级(或许也为了攫取较多资源),同时也鄙视平等。换言之,当前围绕着这句诗的社会现象,并不能草率归因为「因循传统」。

毕竟,勉力供子女念书是最近几十年才「蔚然成风」的,台湾人纷纷卯起来念书的程度,已远远超出国家对公民的要求。用功上进的风气,与大规模种植槟榔和林立的泡沫红茶店,同样具备「风潮」的特性。槟榔和泡沫红茶本来是好东西,但若没有「近利」以外的理由以此为业,一旦风潮退去,将无以为继。同样的,若教育训练仅集中在人生最前段的12~19年,期间所受的装备却仅能维持往后15年的职业生涯,似乎也不符合短期「投资效益」。

若没有足够的效益,大概就不会有哪个傻子要做──这是功利主义的逻辑,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操作手法。但是,这样的基本预设忽略了「理想」和「信仰」的动能:为了想要活得像个人,即使没有充足的利益,虽千万人吾往矣。

使个人受教的目的

不只台湾,亚太地区的许多父母都将「增润子女学历」,纳入家庭生活的一环;在亚太地区算是少数的基督徒父母,也不惶多让,旧约圣经里提醒父母将诫命教导儿女的经文(申命记11章19节),也常被援引来巩固父母的权力,要求儿女听命受教。

然而,在这些书写摩西五经的经学教师眼中,教育在他们理想擘划的民族社会中,是属于身无恒产、世代事奉上帝的利未人的工作(申命记33章10节),父母只是辅助落实的角色。换言之,教育是社群共同的责任,是为了整个群体不致偏离福祉而互相约束。

在新约相对平等、彼此劝勉的情境下,「做个有用的人」在保罗书信写来,显得像是个人的伦理自律(提摩太后书2章21~24节)。

从门徒对基督的追忆和语录整理中,则可看出耶稣对于「做个有用的人」的描绘。最具有功能导向色彩的,算是要求学生「作光作盐」(马太福音五章13~16节)的教导了,但这样做的目的却不是自私的,而是要使人颂赞上帝。另一个教导的利他色彩更鲜明:谁想要作个大人物,就得作众人的仆人(马太福音20章26~27节)。不只言语上的教导,基督的诸多医治行动(马太福音11章4节),也是为了增强这些人原初的美好,回复他们受损的功能,期待他们回到社群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基督的言行可以归纳出祂的理想:能在社群当中美好地发挥功能的个人,是建造群体的基石。(马太福音16章18节)反过来说,个人的功用在于建造群体。基督的理想显然与汪洙南辕北辙,甚至也跟「菁英教育」大相迳庭。坦白说,菁英教育也是期待「一人(少数人)得以改变全局」的想法,是将更好的未来寄望在新兴的神明身上;「菁英」与普通人之间的划分,顽强地抵抗著「人生而平等」的信念。

个人作为社群的基石

眼光放长、放远大来看,不断追求「做个有用的人」,不是年轻时一劳永逸的投资,也不是攀上较高阶级、汲取较多资源的算计;却可以不把目标侷限在自己或儿女身上,而以利他为原则,修补自己的受损缺乏,让美好的恩赐更美好,在群体里发挥作用,建造更趋平等、彼此依存并永续发展的社群。

(封面相片来源:AlmegaAB / CC BY;1912年出生的Dagny Carlsson迄今105岁,是瑞典最老的部落客。)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