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轉化台灣

3057
贊助本文

暑假前偷空排了休假,走訪西部人難得前往的台灣東部,路過台東成功鎮時,臨時起意繞進新港教會,意外遇見花蓮大專學生中心的大學生們正在此地舉辦生活體驗營,據聞他們將在這裡停留兩週,除探訪監獄之外,還將協助新港教會舉行夏季學校。由於這次的拜訪純屬私人旅遊行程,抱持一種「既然難得經過,進來看一眼也好」的心情,並未刻意聯繫教會牧師,卻發現這裡與我幾年前到訪時有了不同的變化。

幾年前到訪新港教會,只知道教會庭院內有有一棟古色古香的閒置建築,並未詳細探究其身世,直到去年年底,才從新港教會拍攝的影片中得知,原來這棟建築正是日治時期台東廳新港支廳長菅宮勝太郎的住宅,當年菅宮勝太郎致力規劃成功鎮棋盤式街道、開闢聯外道路及港口,1932年更辭去官職在此定居,建造了這棟房舍。而這棟建築在整理告於段落之後,已經正式對外開放入內參觀。

從「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臉書粉絲頁所分享的影片中,可以看見新港教會如何集合眾人之力,將這棟年久失修的房舍從傾圮的危機中重新整修,更在樑柱中找到當年菅宮勝太郎建造房舍時所留下親筆提字的「棟札」;教會耆老也回憶在日本時代結束後,這棟宅底曾經成為成功鎮重要的醫療院所「高安醫院」,許多人更記得在此就醫的往事,對當地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甚至連教會外的在地青年,在透過臉書得知這項「歷史建築夢想計畫」後,也主動走進教會貢獻心力,打造能夠重新再利用的歷史文物空間。這個計畫重新喚醒當地人對老建築的興奮與期待,當地的青年與孩童的加入,找到了老建築的新生命,也與教會和鄉土重新產生情感與連結。

實際踏進這棟建築物,即便已經經過整修,還是能夠感受到歲月無情的催折,嘎滋作響的地板與樓梯、牆上漏雨滲水的班痕,與當年留下典雅的醫院招牌,都能讓人像進入時光隧道般,來到一個彷彿與世隔絕的空間。登上二樓陽台,瞭望當年菅宮勝太郎深深迷戀的太平洋,設想當年規劃街道時所投注的情感與心力,我只是個被浪漫情懷沖昏頭的過客,對在地的居民來說卻是真真實實的日常,一磚一瓦都是無法割捨的回憶。

(新港教會會友在建築物前與參與計畫之在地青年合影)

在時興的大型禱告特會中,時常可以聽到「轉化台灣」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參與會眾在激情之餘,覺得自己好像真的轉化了什麼,然而走出會場後,卻往往有一種雙腳離地的空虛感,只能等待下次特會來臨時,再次透過集體的呼喊,燃起所謂「轉化台灣」的熱情。

然而對我來說,轉化台灣不應只是一場大型的特會,如同煙火般在絢爛的聚集後隨即消失不見。轉化台灣應是一點一滴的累積,是滴水石穿的恆久工程。在花蓮大專學生中心的大學生身上,能夠看見轉化台灣的力量;在連結在地情感腳踏實地整理歷史空間新港教會裡,同樣充滿轉化台灣的力量。

轉化台灣不應只是一句華麗的禱詞,而是捲起袖子洗手做羹湯的務實態度,建築在每個願意為周遭環境做一點小事的努力之上。為社區居民整理共同的回憶、為偏鄉孩童舉辦夏季學校,都在傳達釘根本地信仰的態度,是無須高深術語就能打動人心的福音。只要願意張開眼睛仔細看,其實身邊還有許多事情能做。

(相片來源:「心驛耕新-新港教會歷史建築夢想計畫」臉書粉專)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