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转化台湾

3331
赞助本文

暑假前偷空排了休假,走访西部人难得前往的台湾东部,路过台东成功镇时,临时起意绕进新港教会,意外遇见花莲大专学生中心的大学生们正在此地举办生活体验营,据闻他们将在这里停留两周,除探访监狱之外,还将协助新港教会举行夏季学校。由于这次的拜访纯属私人旅游行程,抱持一种「既然难得经过,进来看一眼也好」的心情,并未刻意联系教会牧师,却发现这里与我几年前到访时有了不同的变化。

几年前到访新港教会,只知道教会庭院内有有一栋古色古香的闲置建筑,并未详细探究其身世,直到去年年底,才从新港教会拍摄的影片中得知,原来这栋建筑正是日治时期台东厅新港支厅长菅宫胜太郎的住宅,当年菅宫胜太郎致力规划成功镇棋盘式街道、开辟联外道路及港口,1932年更辞去官职在此定居,建造了这栋房舍。而这栋建筑在整理告于段落之后,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入内参观。

从「心驿耕新-新港教会历史建筑梦想计画」脸书粉丝页所分享的影片中,可以看见新港教会如何集合众人之力,将这栋年久失修的房舍从倾圮的危机中重新整修,更在梁柱中找到当年菅宫胜太郎建造房舍时所留下亲笔提字的「栋札」;教会耆老也回忆在日本时代结束后,这栋宅底曾经成为成功镇重要的医疗院所「高安医院」,许多人更记得在此就医的往事,对当地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甚至连教会外的在地青年,在透过脸书得知这项「历史建筑梦想计画」后,也主动走进教会贡献心力,打造能够重新再利用的历史文物空间。这个计画重新唤醒当地人对老建筑的兴奋与期待,当地的青年与孩童的加入,找到了老建筑的新生命,也与教会和乡土重新产生情感与连结。

实际踏进这栋建筑物,即便已经经过整修,还是能够感受到岁月无情的催折,嘎滋作响的地板与楼梯、墙上漏雨渗水的班痕,与当年留下典雅的医院招牌,都能让人像进入时光隧道般,来到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空间。登上二楼阳台,瞭望当年菅宫胜太郎深深迷恋的太平洋,设想当年规划街道时所投注的情感与心力,我只是个被浪漫情怀冲昏头的过客,对在地的居民来说却是真真实实的日常,一砖一瓦都是无法割舍的回忆。

(新港教会会友在建筑物前与参与计画之在地青年合影)

在时兴的大型祷告特会中,时常可以听到「转化台湾」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参与会众在激情之余,觉得自己好像真的转化了什么,然而走出会场后,却往往有一种双脚离地的空虚感,只能等待下次特会来临时,再次透过集体的呼喊,燃起所谓「转化台湾」的热情。

然而对我来说,转化台湾不应只是一场大型的特会,如同烟火般在绚烂的聚集后随即消失不见。转化台湾应是一点一滴的累积,是滴水石穿的恒久工程。在花莲大专学生中心的大学生身上,能够看见转化台湾的力量;在连结在地情感脚踏实地整理历史空间新港教会里,同样充满转化台湾的力量。

转化台湾不应只是一句华丽的祷词,而是卷起袖子洗手做羹汤的务实态度,建筑在每个愿意为周遭环境做一点小事的努力之上。为社区居民整理共同的回忆、为偏乡孩童举办夏季学校,都在传达钉根本地信仰的态度,是无须高深术语就能打动人心的福音。只要愿意张开眼睛仔细看,其实身边还有许多事情能做。

(相片来源:「心驿耕新-新港教会历史建筑梦想计画」脸书粉专)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