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vs.壓榨、教育vs.奴化:反思「勞作教育」和「服務學習」的背後

29155
贊助本文

最近大學指考結束,暑假過後,有批大學新鮮人即將入學,不少大學,大一新生全年必修「零學分」的「勞作教育」或「服務學習」課程,內容以清掃校園環境為主,這是台灣特有現象。

全國私校工會與學生代表,6月28日公開呼籲:「大學應停止『假學習、真壓榨』的服務學習課程!」批評部分學校為了省錢,以「愛校」為名,強迫學生為打掃校園,毫無教育性,彷彿「結構性詐騙行為」和集體奴化,指出「強制性的校園清潔勞動可以培養美德和情操,那麼奴隸應該是品格最高尚的人,政府應該行奴隸制度!」。

DCARD網路社群論壇,有網友回應「這種沒有技能的重複體力勞動,根本就只是浪費生命和時間而已啊!」;「這樣的服務學習與免費勞工無異,學校是教育機構,教育機構以零學分的方式強制學生淪為免費勞工,應該不是教育的表率。」

究竟「勞作教育」或「服務學習」是怎樣形成?則需回顧首創「勞作教育」東海大學的創校。

根據2005年東海大學發行《東海大學勞作教育50年》,1952年「中國基督教大學聯合董事會」(聯董會)秘書長芳威廉(Dr. William P. Fenn)來台考察和籌備創設大學,提出「不只以培育領導人才為唯一的目的,同時希望造就一些『僕人』。」,強調「這所大學不是白領階級的養成所。不論男女同學都要訓練勞動的習慣,有朝一日出了社會才不會怕髒物沾身。勞動意味學校用最少的服務人員,師生過著儉樸的生活,同時意味著對校外社區提供實際的社區服務。」將「勞作制度」列入東海大學創設目的與方針之一。

1955年,東海大學正式設校招生,首任校長曾約農聘吳德耀擔任勞作指導召集人和遴聘多位委員。練馬可教授(Dr. Mark C. Thelin 1933-2014/12/1)與7位新生,開學前志願打掃整理校園環境。11月2日,首任董事長杭立武(教育部長,東海大學創校籌備處主任)主持創校典禮,隨即推行「勞作教育」(Labor for Education)制度,修習基本勞作時間為2年,每週5小時,一、二年級學生均需參加。

有趣的是,東海大學設校才短短幾個月,竟然登上TIME《時代週刊》,以The Pioneers(拓荒者)為題報導東海創校開學,特別提到「勞作教育」強調「學生還得勞動服務,這在東方可視為破天荒的觀念,因為傳統的知識份子是勞動為低下的工作。」,文末引用曾約農校長的期許:「開創將是我們的格言。」

曾約農曾說:「在過去的封建社會裡,所謂『讀書人』的『士』,在『庶人』之上,成為一個較優越的階級。後來,封建制度雖然已經沒落,而社會上仍然保持著所謂士大夫階級的優越感與潛勢力。」並指出士大夫階級通病:一、「四體不動」(視勞動為賤役);二、「不辨菽麥」(不治生產);三、「獨居孤陋」(脫離人群),東海要培育「身心平衡,手腦並用」人。顯然,東海大學在設校時即以「勞動教育」塑造形象。

1988年,東海大學以法律系為主的大一新生曾經「罷工」反對勞作教育,後來,東海大學在簡章中都會註名「本校實行勞作教育」,杜絕抗議。以後,越來越多大學參考東海陸續實施勞作教育、服務學習,東海是制度開創者,形成風潮。

「勞作教育」看似立意甚佳,但最大的問題在,「勞作教育」是由於「聯董會」與創校元老「由上而下」的政策性作法,而不是「由下而上」草根性的啟蒙、覺醒和實踐。

回顧歷史,試問,東海創校董事長黨國大老杭立武、校長曾約農(清代名臣曾國藩曾孫),以及參與創校的外國人士(聯董會代表)、國內教會人士(主要是長老教會),這些大老、牧長究竟有沒有先放下「士大夫」階級身段,自己成為「僕人」來實踐「勞作教育」?還是「勞作教育」只是成為要求學生的制度,對外塑造形象的宣傳招牌?講得再多,那些大老們都不如與當年學生一起打掃校園的練馬可教授!

「勞作教育」、「服務學習」發展超過60年,是否已經變質?反省當今的大學「勞作教育」(Labor for Education),大學生清掃校園獲得必修學分,卻沒有進一步教育大學生思考勞動本質、勞動權益、認識與尊敬Labor(勞工),讓勞動意識深植心中。更沒有教導「專業的打掃」技能,至少讀《世界第一名清潔婦》羽田機場清潔員,日本國寶級清潔婦新津春子的書,如此,難免令人感覺得浪費時間!

當私校工會和學生批評「勞作教育」和「服務學習」存在變相壓榨學生等問題,難道大學生、年輕人就是不事勞動、不愛清掃與服務嗎?事實上,如果動機對了,青年學子就會產生認同感,不用「零學分必修」,自己就會主動去做,2014年太陽花學運就是鮮明的例子,佔領立法院的學運現場,學生主動清掃、垃圾分類,維護環境整潔。

反思「勞作教育」、「服務學習」,最佳典範是為門徒洗腳的耶穌,耶穌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翰福音13章14節)耶穌自己為門徒洗腳。希望推行「勞作教育」、「服務學習」的大老,想想耶穌的實踐,不見得是打掃清潔,而是有「彼此洗腳」的胸懷,回到「服務」、「勞動」本身的價值,調整「打掃換學分」或「當志工換證明,方便申請學校」的扭曲現象,尊重、尊敬偉大的勞動者。

(封面相片來源:Stin Shen / CC BY-NC-SA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2 意見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