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

3657
贊助本文

近幾年來,面對各樣的社會變遷,家庭的價值常常是台灣教會在面對各式各樣的社會和公共議題,尤其是與「性別」相關的討論時,經常被教會拿出來,視為需要加以重視的良藥解方。特別是許多都市裡的大教會,不論是講台的信息,還是許多相關的特會或研習會,常常都是以此為主題,不斷地呼籲,教導弟兄姊妹如何經營家庭?如何有好的夫妻和親子關係?

家庭破碎導致社會道德失落?

在某種程度上,作為構成社會的一個最基本的單位,家庭當然有其重要性。但是從許多教會對於家庭的呼籲看來,卻有許多需要我們進一步商榷和思考之處。因為在這些呼籲當中,往往將家庭問題當作所有社會問題的「根源」,預設了一個過於簡化的推論:家庭價值的失落,是導致婚姻與各樣關於性方面的道德敗壞的主要源頭!又或者另一個邏輯是:諸如單親、隔代教養,甚至是外配這樣的家庭形式,是造成社會上小孩或青少年各樣偏差行為的根本因素!

或許從部分的統計數字和社會調查來看,這樣的邏輯有其部分的真實性。但是,不論是人的行為還是社會現象,並不能只從單一因素來解釋。更何況,如果只是停留在「家庭破碎導致社會道德失落」這樣的邏輯層次上,恐怕只是忽略了更大更嚴重的問題!

再者,從定義來看,今天教會裡所高舉的「家庭價值」,指的又是什麼樣的「家庭」?是過去傳統的「血緣家庭」、「三代家庭」,還是現代社會裡,以中產階級為主的「核心家庭」?不同的家庭會有不同的「價值」,但很顯然的,對活在現代社會的教會來說,在談所謂的「家庭價值」時,其所指涉,所想像的「家庭」,其實只是「核心家庭」!可是,這樣的家庭會是聖經裡所說的家庭嗎?

聖經中的家庭

事實上,聖經中的家庭根本不是現在我們所以為的「核心家庭」;而是一個父系大家庭的組合,這樣的組合除了夫婦之外,還有兒子及媳婦、未成親的兒子和女兒,還有一大串依附的「家人」,如婢僕及他們的家庭、寄居的工人及客旅等等等……換句話說,聖經中的「家庭」並不是現代個人主義意義下的小家庭,而是要從以色列這樣更大的「社群」意義下來看待的「大家庭」。

因此,當教會脫離了聖經原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脈絡來理解「家庭」時,恐怕又讓我們再一次落入了現代以個人主義為主的思考盲點中。因為「核心家庭」正是在工業革命後近現代個人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所出現的一種家庭「型態」。這也難怪,當今教會裡許多與家庭相關的研習、講座,甚至是特會,所採用和借鑒的,多半是一種基於個人主義立場的現代心理學技巧。

面對社會問題時,上帝所在乎的是?

我相信,在神學家的努力下,或許我們真的能從聖經當中找到諸如以弗所書裡所談的,更多處理家庭關係的原則。但顯然的,家庭並不是聖經在教導我們,如何處理個人行為與社會問題時所提供的唯一解答;因為以當時戰亂頻仍、天災人禍不斷,醫藥不甚發達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來看,單親(鰥夫寡婦)、外配(嫁娶外邦人)和隔代教養(祖母的影響)必然比比皆是,聖經中許多的人物不也都是這樣長大。或許,對上主而言,祂更在乎的,是祂的子民是否能夠彼此幫助,彼此相愛,能否讓祂子民中的寡婦、孤兒得到供應,能否讓缺乏的教會得到賑濟。

也就是說,當今天的教會,高舉著以現代個人主義下的「核心家庭」為「家庭價值」的立場時,其實也就掩蓋了在面對真正的社會問題上,上主所要我們盡心擺上的責任。在我看來,不論是社會問題還是個人偏差行為的產生,都是因為缺少了包括家庭在內,各樣社會支持系統的協助。

在現今個人主義至上的時代裡,不論是家庭還是其他的支持系統都面臨崩解的危機,或許上主要我們做的;要教會去關心,去付出的,不是從個人的層面,心理學的角度,甚至是道德的批評去解決,或是指責家庭所帶來的問題,而是去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破壞了家庭,而在面對家庭的破碎時,我們又該如何以實際的行動補上這樣的破口,以基督之愛成為各樣缺乏者的支持。

(封面相片來源:State Library of Queensland;1950年代移居澳洲昆士蘭的義大利社群在一場彌撒後合影。)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