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3654
赞助本文

近几年来,面对各样的社会变迁,家庭的价值常常是台湾教会在面对各式各样的社会和公共议题,尤其是与「性别」相关的讨论时,经常被教会拿出来,视为需要加以重视的良药解方。特别是许多都市里的大教会,不论是讲台的信息,还是许多相关的特会或研习会,常常都是以此为主题,不断地呼吁,教导弟兄姊妹如何经营家庭?如何有好的夫妻和亲子关系?

家庭破碎导致社会道德失落?

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构成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当然有其重要性。但是从许多教会对于家庭的呼吁看来,却有许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商榷和思考之处。因为在这些呼吁当中,往往将家庭问题当作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预设了一个过于简化的推论:家庭价值的失落,是导致婚姻与各样关于性方面的道德败坏的主要源头!又或者另一个逻辑是:诸如单亲、隔代教养,甚至是外配这样的家庭形式,是造成社会上小孩或青少年各样偏差行为的根本因素!

或许从部分的统计数字和社会调查来看,这样的逻辑有其部分的真实性。但是,不论是人的行为还是社会现象,并不能只从单一因素来解释。更何况,如果只是停留在「家庭破碎导致社会道德失落」这样的逻辑层次上,恐怕只是忽略了更大更严重的问题!

再者,从定义来看,今天教会里所高举的「家庭价值」,指的又是什么样的「家庭」?是过去传统的「血缘家庭」、「三代家庭」,还是现代社会里,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核心家庭」?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价值」,但很显然的,对活在现代社会的教会来说,在谈所谓的「家庭价值」时,其所指涉,所想像的「家庭」,其实只是「核心家庭」!可是,这样的家庭会是圣经里所说的家庭吗?

圣经中的家庭

事实上,圣经中的家庭根本不是现在我们所以为的「核心家庭」;而是一个父系大家庭的组合,这样的组合除了夫妇之外,还有儿子及媳妇、未成亲的儿子和女儿,还有一大串依附的「家人」,如婢仆及他们的家庭、寄居的工人及客旅等等等……换句话说,圣经中的「家庭」并不是现代个人主义意义下的小家庭,而是要从以色列这样更大的「社群」意义下来看待的「大家庭」。

因此,当教会脱离了圣经原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来理解「家庭」时,恐怕又让我们再一次落入了现代以个人主义为主的思考盲点中。因为「核心家庭」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近现代个人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家庭「型态」。这也难怪,当今教会里许多与家庭相关的研习、讲座,甚至是特会,所采用和借鉴的,多半是一种基于个人主义立场的现代心理学技巧。

面对社会问题时,上帝所在乎的是?

我相信,在神学家的努力下,或许我们真的能从圣经当中找到诸如以弗所书里所谈的,更多处理家庭关系的原则。但显然的,家庭并不是圣经在教导我们,如何处理个人行为与社会问题时所提供的唯一解答;因为以当时战乱频仍、天灾人祸不断,医药不甚发达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来看,单亲(鳏夫寡妇)、外配(嫁娶外邦人)和隔代教养(祖母的影响)必然比比皆是,圣经中许多的人物不也都是这样长大。或许,对上主而言,祂更在乎的,是祂的子民是否能够彼此帮助,彼此相爱,能否让祂子民中的寡妇、孤儿得到供应,能否让缺乏的教会得到赈济。

也就是说,当今天的教会,高举著以现代个人主义下的「核心家庭」为「家庭价值」的立场时,其实也就掩盖了在面对真正的社会问题上,上主所要我们尽心摆上的责任。在我看来,不论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偏差行为的产生,都是因为缺少了包括家庭在内,各样社会支持系统的协助。

在现今个人主义至上的时代里,不论是家庭还是其他的支持系统都面临崩解的危机,或许上主要我们做的;要教会去关心,去付出的,不是从个人的层面,心理学的角度,甚至是道德的批评去解决,或是指责家庭所带来的问题,而是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破坏了家庭,而在面对家庭的破碎时,我们又该如何以实际的行动补上这样的破口,以基督之爱成为各样缺乏者的支持。

(封面相片来源:State Library of Queensland;1950年代移居澳洲昆士兰的义大利社群在一场弥撒后合影。)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