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誡第六誡——人的價值,和平的可能

5870
贊助本文

「不可殺人。」
出埃及記20章13節

自第五誡開始,十誡的焦點轉向上帝的百姓如何與彼此相處。「守安息日」拉開了時間的維度,提醒我們人生不只關於事物所存在的空間維度,也包括時間維度。安息日培育我們在時間中敬拜上帝。「孝敬父母」為所有人的首要關係奠定基礎,使我們對創造者的敬拜落實於家庭關係中。「不可殺人」則是從家庭擴張到整個人類社會,提醒我們人的生命不分貴賤,都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不應以任何方式被抹煞或貶低。

抹煞人性的怒火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我們都不曾犯下謀殺的罪行,因此第六誡對我們來說更像是一種保護,而不是一種約束。然而耶穌重新詮釋了第六誡,指出心中對他人懷著欲除對方而後快的怒火,就是犯了「不可殺人」的誡命。對耶穌來說,罪不只是行動的問題,也是內心態度的問題。(馬太福音5章21~24節)

還記得我七歲那年,在一次的國小升旗典禮上,排在我前面的一個男同學不知為何把我弄得很氣,整個升旗典禮中,我眼睛瞪著他的後腦,想像自己拿塊石頭向他砸下去,以解心頭之恨。當然,那時的我並不知道這個舉動可能致人於死,讓自己陷在謀殺罪中。現在回想起來,真捏把冷汗,慶幸當時沒有衝動到把心中的想法付諸行動。

其實世界上許多的兇殺案並非人們蓄意所為,很高比例都是出於一時的怒氣,由情緒失控所造成。根據 FBI 的資料顯示,在2010年美國的近1萬3000宗謀殺案中,有約1/4的謀殺動機是起因於爭執,而非預謀的犯案。怒火使我們盲目,進而忘記我們所面對的他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

抹煞人性的行動

當耶穌在詮釋「不可殺人」這律法時,把羞辱人、貶低人和把人物化都當作是一種謀殺(馬太福音5章22節),強調正確的生活不只是關於外在的行為,也包括內在的心態。

在物質主義高漲的社會,各種形形色色的廣告包裝著人類的慾望,把他人簡化成一種供我們消費的商品;在資本主義盛行的世界,我們也努力把自己包裝成吸引人的商品,以提升自己的價值,希望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有人透過身體把自己賣了,有人透過時間把自己賣了,還有人在不知不覺間,不但把自己賣了,還把所愛的人也犧牲掉了。德國哲學家Hannah Arendt就曾在《人的境況》一書中批判資本主義的社會迫使人們成為勞動的存在,使人們在勞動喪失了人性。

華人歷史學者許倬雲認為,天賦人權來自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在這基礎上,現代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場才有立足之地。¹然而在過去300多年,許感嘆到西方文明在尊重人性尊嚴的基督教世界觀上建造自己,卻逐漸讓資本主義和科技發展抹煞人性的尊嚴。如今,「人有自由,卻不再平等;人有了安全,卻不再有慰藉。」²許倬雲認為現代文明的出路,在於重新認識和定義「人的價值」。

「不可謀殺」使我們在一個價值破碎化的世界中保持清醒,提醒我們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拒絕把他人當作滿足和發洩慾望的它(物化),也不把他人當作為了完成自己目標的籌碼和工具(工具化)。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叢林法則盛行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保有自己和他者的人性。

適用於任何情況?

最後,很多人也許想問,「不可謀殺」這誡命是否也適用於支持絕對的和平主義和廢除死刑?

「不可殺人」這誡命需要在上帝整全的啟示下來理解,不能孤立於聖經敘事而被單獨詮釋。創世記提到,「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創世記9章6節)在以色列人進迦南地之時,上帝也命令以色列人攻打城鎮。因此我們不能單單依照這段經完來禁止依法執行死刑和兩軍對戰時的殺戮。³在談論戰爭中暴力的限制和使用,以及死刑是否需要廢除時,我們需要依賴更多的神學資源和科學研究來進行交互質詢和討論。

然而,耶穌在十字架上透過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救贖世人的生命所呈現的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犧牲的愛勝過暴力。電影《鋼鋸嶺》中描述了男主角Desmond T. Doss在成長過程中,親眼目睹家庭暴力的恐怖,也認識到自己放任怒氣的可怕後果,因此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參軍,卻拒絕拿起槍械殺敵,堅持用救人的方式參戰。他在軍方階層組織中和前線殺戮戰場上,堅定溫柔地秉持「不可殺人」的誡命。Doss跟隨耶穌的精神和堅持非常可敬,同時提醒基督徒如何抗拒這世界的主流價值觀,展示以非暴力的方式伸張正義的可能性。

註:

  1. 許倬雲,《現代文明的批判:剖析人類未來的困境》(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2014),42。
  2. 許倬雲,《現代文明的批判》,46。
  3. R. C. Sproul, ed., The Reformation Study Bible: English Standard Version (Orlando, FL: Ligonier Ministries, 2005), 123.

(封面相片來源:montillon.a / CC BY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