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实现神对我们的呼召」,想的多半不外乎:选择一个适合的工作,在职场上回应从神而来的召唤。而教会讲台上的许多职场见证,又加强了这个印象。很多年来我都是这样想的,然而,实现呼召的方式果真如此单一吗?
能将工作与呼召结合固然很好,也是祝福这个世界的方式,但是当我看到许多教会朋友对此怀抱极高的期待,没有达到时又忍不住沮丧或焦虑(烦恼大学毕业前还没有方向、30几岁了还不确定神的带领……),不禁想着,会不会是我们自己过度窄化了实现呼召的方式?如果所领受的呼召一时无法跟工作结合,又该怎么办?或许,通往呼召的道路其实不是只有一条,当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面对,反而能够更确实、更喜乐地与神一起走入呼召。
对呼召的期待与拦阻
英文的职业Vocation这个字,来自拉丁文的Vocatio,也就是calling(呼召)的意思。因此呼召不只是全职服事神才算,所有的职业都可以是神给我们的呼召──律师、记者、医生、老师、音乐家、编剧、工程师、设计师……都可以是神的呼召,这也是许多弟兄姊妹对呼召的期待。
但有时过度的期待,反而埋没了从神而来的声音。例如一心认为自己的呼召肯定非常伟大,对于某些需要帮助、看似小事的事情不屑一顾,但那可能就是进入呼召的第一步;或者先入为主地认为一定要是特定的工作领域才叫做呼召,对于家庭、婚姻等较软性的面向就完全忽略……这些想法,都是影响我们进入呼召的拦阻。
重新定义呼召的样貌
其实,每个基督徒都有一些共同的呼召:蒙召属耶稣基督、蒙召得自由、蒙召有盼望、蒙召得奖赏、蒙召传福音等(罗马书1:6、加拉太书5:13、以弗所书4:4、腓立比书3:13-14、以赛亚书42:6-8)。这或许能调整我们对呼召的想像,让我们重新定义呼召的样貌。
当然神也会对每个人有独特的呼召,也就是活出神放在我们里面的目的。但很有可能,我们对呼召的想像,其实过度侷限在工作本身。特别是教会讲台上分享的人,多半都是全职传道人,他们的呼召更是与自身的工作高度相关。当弟兄姊妹听久了,渐渐地可能就容易认为:只有像台上那样呼召与工作结合,才是领受呼召的方式。但果真如此吗?
在工作之外的呼召
当我们翻开圣经,其实多的是呼召在工作之外的例子。亚伯拉罕是畜牧业的管理者,牛羊成群,被呼召离开本地、本族、本家,成为多国之父。身为渔夫的彼得,蒙召要得人如得鱼,他带着圣灵的大能服事,成为初代教会的基石。保罗以织帐篷为业,蒙召将福音带到外邦人中,他建立的教会、写下的书信,影响基督信仰至今。耶稣自己则是木匠之子,成年之前也是跟着父亲约瑟一起做木工,祂宣告祂要做的是:「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祂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
他们的工作本身,看起来跟呼召没有太大相关,却也不妨碍他们回应神的呼召。就像是「帮助他人的心灵更加健康」不仅可以透过咨商师、牧师、作家、辅导老师等途径达成,也可以在教会担任青少年辅导,在非营利组织做自杀防治专线志工,或者带领教会小组、陪伴有需要的人。「帮助偏远地区青少年顺利求学」可以在社工、教育领域或公家单位上找到施力点,也可以在假日担任课辅志工、制作线上教学课程……有些人的呼召可能会跟特定职业紧密结合,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是那样,不一定只有这种方式才叫做实现呼召。就算工作本身看起来跟呼召有点距离,但谁说我们的生活只有工作?
即使超过一定的年纪还不确定自己的呼召,也不用过度焦虑,或许在调整自己的期待之后,呼召反而自然浮现。而领受呼召后,若一时还无法跟自己的工作结合,也不需要太心急,毕竟在工作之外,还有许多方式可以回应神的呼召。
一步一步进入呼召
呼召需要是一步一步进入的,它并不是让我们从此一帆风顺的保证,反而需要花更多时间、心力,甚至付上代价才得以进入。就像神呼召大卫成为以色列的君王,但在他领受呼召之后,还需要花十几年的时间在外流浪、带领一群无家可归的人成为精锐部队,而这实际上正是磨塑大卫成为一国之君的必要修炼。
当我们领受的呼召越大,所需要磨练的时间也就越长,甚至压力也可能随之更加庞大。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呼召既然是神放在我们心中的热情与负担,那么就不是单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与神同行的过程。我相信,当我们用更宽广的视野面对呼召,就能看到:通往呼召的道路其实不只一条,也可以更确实、更喜乐地与神一起走入呼召。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