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在一場禮拜後匆匆忙忙的離開,趕往台北第二殯儀館參加教會一個長輩的入木與火化禮拜。其實牧師在之前有向大家宣布,入木與火化禮拜是比較屬於家人的場合,但我始終記得教會一位長老所說的,喜事不一定要到,因為一定有很多人在喜宴或是壽宴中跟著那家人一同開心;相反的,若是有兄姐家中有喪事,那就一定要到,因為能多一個人陪著喪家哀哭,那就是一份力量。
台北第二殯儀館在近年有許多的改變,原本舊的禮儀廳多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棟嶄新的大樓。踏入禮儀廳,代化的設備,空調、布置,一掃過去簡陋、臨時的感覺。用一道羅馬簾格出禮堂的前後,羅馬簾後方就是傳統台灣喪禮時所需要的一層層布置用的桌子,再後方就是遺體入殮後暫厝的空間。整體而言真是比過去清爽許多。
然而,在禮拜之初似乎已略略感受到家屬有不少不是基督徒,他們非常木然的參加禮拜,就像我們基督徒在參加別的宗教的活動時的感受。也是辛苦牧師了,主理的牧師用著很簡單的話在講上帝的道,講到了未來的盼望,也講著自己對於亡者的不捨。最後,瞻仰遺容時,大家默默拭著淚與我們敬愛的長輩告別。排在我們後方的家屬在進入布幔後震天的嚎啕大哭更讓我確信我所嗅到的那種氛圍,那種儀式性(沒有負面意涵)的嚎哭謂之「哭靈」,雖不知道他們與長輩的關係遠近,但是旁人仍能感受到他們的哀慟。
在出殯時,我與教會的執事走在後方,一些女性長輩拿出塑膠袋戴在頭上,任風吹走,執事隨手接住,想要歸還,對方迅速的把執事手上的塑膠袋拍掉,他們跟執事說,這是道教禮儀。我笑笑的,台灣人對宗教的理解就是這樣,混雜的可以,但又何妨?其實那是「隔孝」,俗語說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因為一年內親族已有一人過世,再加上今天的亡者,希望能夠不要再有第三人離世……。
步行出殯的路程總有終點,我們教會的兄姐停在火化場的大廳,至親則跟著進入內室。隨著棺木被起重設備緩緩舉起,對準了火化爐要放入火化時,那群親人小聲的說著,「要緊走啊!」彷彿擔心觸犯亡者與家人的信仰,但又擔心自己的親人要在爐中受火燒之苦。那個當時,兩個世界觀的衝突到達了最高點。我在旁邊看著、聽著……。
我在旁邊看著、聽著,心頭也同時揪著,那是個荒謬的情境,我心疼著那群不是基督徒的家人,他們的世界觀中,若不大聲的嚎哭則是不孝,塑膠袋不戴著家中將再有死亡的威脅,不大聲喊「緊走喔!」死後的家人或許會在爐中受苦,他們無法好好抒發心中的悲痛。另一方面,我也心疼著喪家面對著親人驟逝的難過,上帝對人的計畫總是讓人捉摸不定,基督宗教的儀式真能帶給還在世的家屬真正的平安嗎?還是需要更多的心靈支持呢?
特別,宗教的衝突又在這場禮拜與送行的過程中上演,一場入木火化禮拜,生與死是否能兩安,宗教師與送行者真的難為。
(Photo by shone / CC BY-NC-ND)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