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好」!?:真誠與虛偽的反諷

5125
贊助本文

「為你好」常是父母對子女、老師對學生、政府對市民的常用語。「為你好」有三個重要含意。第一,說這話的人多是在權力關係下有權力的一方,所以,我們甚少聽見有子女對父母、學生對老師、市民對政府說「為你好」。第二,「為你好」本身帶有一種為他者好處的傾向,所以,說這話的人就自然站在道德高地。第三,當權力與道德結合時,「為你好」很容易成對他者的壓迫和控制。這是否不應說為你好?不是,而是說「為你好」的人也願意承擔那拒絕被「為你好」的他者可能要承受的結果。

以下,我嘗試用「為你好」閱讀馬可福音八31-38。

當耶穌向門徒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三天後復活」(節31),彼得反應是「拉著他,責備他。」(節32)拉著是一個阻止人做某一行動。相反,若支持一個人做某一行動就會用推(不是推他去死)。那麼,彼得的行動表明他不認同,也不接受耶穌要受苦和受死。除了行動外,彼得更責備耶穌。《和合本修訂版》對彼得的態度有較準確翻譯,因為和合本只譯作勸,淡化彼得的情緒。

彼得向耶穌講了甚麼?我們或許可以想像彼得會說,「耶穌,你是否有受虐狂?有精神病?」「死無助上主國來臨,不要扮英雄。」彼得拉著和責備耶穌都有某種「為你好」的意識。按以上我對「為你好」的解釋,彼得的態度反轉「為你好」的權力關係,即學生為老師好。作為學生的彼得真的為作為老師的耶穌好嗎?第一,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和愛使學生多為老師想。第二,當年老父母沒有能力照顧自己,長大孩子會多為父母想。那麼,彼得就是這樣對待耶穌。第三,彼得對耶穌的「為你好」查實是為他自己好,不但因為他不想對耶穌彌賽亞的幻想消滅,更因為他不想自己因此而被牽涉,導致有受苦和受死的可能。那個才是彼得最大理由?我們稍後回答。

對於彼得的「為你好」,耶穌沒有說多謝,反而很強硬反駁說,「撒但,退到我後邊去!因為你不體會上帝的心意,而是體會人的意思。」(節33)耶穌的回應同樣有行動和言語。行動是命令彼得走開。這行動表明彼得所說的「為你好」與耶穌的好無關,甚至認為他的「為你好」會阻撓耶穌的好。耶穌的回應帶出幾個對「為你好」的理解。第一,「為你好」不一定是好。彼得認為的好跟耶穌認為對他好的事並不一樣。那麼,習慣說「為你好」的人要接受你的好不是最好,甚至不是好。沒有這思維,「為你好」製造悲劇多於祝福。

第二,當很多人認為好是個人的,沒有標準的,但耶穌所說的好是有參考,就是上帝心意。雖然有人濫用上帝心意進行不同形式對人的不尊重和操縱,但這等於我們要將好個人化。第三,我們習慣客氣地拒絕別人對我的「為你好」,但這不需要排斥以激進言詞和行動拒絕「為你好」。例如,政府認為興建高鐵和提出的「一地兩檢」是「為你好」,但反對的不要客氣地反對,也可以激進地反對。要補充的,雖然耶穌用撒旦責備彼得,但撒旦一詞甚少用來對人的稱呼。所以,撒旦指與上主為敵的勢力,而不是將人妖魔化。

耶穌向彼得說完話後,就向眾人和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節34)明顯地,耶穌這話是回應彼得對耶穌的責備。這反映出彼得責備耶穌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不想他對耶穌的幻想消滅,更不想自己因此而被牽涉,導致有受苦和受死的可能。若繼續以「為你好」思維閱讀耶穌向眾人和門徒說的話,耶穌認為對我們好的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失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失生命的,必救自己 的生命。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節34-36)

捨己、背起十字架、為耶穌和福音喪失生命等要求是「為你好」嗎?對沒有基督信仰的人來說,這是荒謬。基督徒也不一定接受,因為捨己、背起十字架、為耶穌和福音喪失生命等帶來的失去比得著多。事實上,耶穌的「為你好」不只是對人的要求,因為他自己就是如此做了,而祂的復活證明祂所說的。

無論你如何回應,耶穌不會以事不關己態度說,「要講的已講了,你好自為之」,反而以無限體諒,說,「無論你如何選擇,我仍會與你一起,承擔結果。」這是耶穌對待彼得的態度(彼得曾拒絕捨己、背起十字架、為耶穌和福音喪失生命而不認耶穌,但耶穌沒有離棄他),祂也會如此對待我們。

Photo credit: alexmerwin13 / CC BY-NC-ND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前一篇文章巴別・台北
下一篇文章觀光客教會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座副教授、亞洲文化與神學高級研究所院長。主要教授課程包括公共神學、基督教倫理、宗教與社會及生命教育。認為教會是一個政治實體,其責任是向世界見證上主國的價值。所以,教會是一場參與轉化世界的政治運動。牧者是政治家,宣揚上主國、建立以教會為基礎的地方工作、培養信徒的心之習性。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