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廷選擇與中國建交

3326
贊助本文

傳了許久的消息,似乎終於要坐實了。那就是羅馬教廷決定接受中國的官派主教,也打算跟中國建交。若是基於一個中國原則,與中國建交的同時,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就必須得和羅馬教廷斷交,於是台灣將再失去一個友邦。

這件事情對一部分的天主教徒或基督徒來說無法接受(但是對更多人來說似乎是不置可否或不覺有異),因為羅馬教廷的教宗向來自許是耶穌基督在地上的傳人,對其動向和道德堅持有著高標準。讓不少人對於羅馬教廷是否選擇捨棄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而和中國建交議題,備感關切。基本認為,教廷不該放棄民主制度的中華民國而就專制獨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對於羅馬教廷選擇捨棄堅持自己派任主教而接受中國官派的立場,選擇放棄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而接受中國,不用認真進行嚴肅的政治哲學或政治神學的辯論,單從歷史或教會立足於世界的定位來看,也不是找不到替其選擇背書的理由。好比說,歷經2000年歷史的羅馬教廷,肯定知道民主/共和體制或民族國家制度在歷史上算是相對年輕的產物,帝制乃至獨裁專制存在於歷史更為長久,羅馬教廷過去也和大清帝國交手,想必也曾經接受過大清帝國,甚至為了到中國傳福音也妥協接受了中國人的祭祖……。

再者,難道基督教會要拋棄專制政權底下的信徒嗎?教會的目的是拯救靈魂而不是選擇政治體制。教會過去曾經在各種政治體制下存在,未必一定只能選擇民主共和制度而不能在專制政權底下立足。

也就是說,若是不把民族國家或民主制度當成唯一正解來看待,不從因為我國是被斷交的一方來看,那麼,取中國而捨中華民國的選項自然就能夠浮現。倒不如極端一點說,取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而捨中國,未必是更好的判斷。畢竟羅馬教廷捨棄與台灣的中華民國的邦交關係,並不會影響到對台灣的主教任命權或天主教徒的牧養,但適度和中國妥協下卻有機會接觸在中國的天主教徒,甚至或許有機會減輕在中國的基督徒被迫害的情況,那麼,從人權或牧養機會而非民主制度或民族主義的角度進行判斷取捨,並非完全不可理解。

的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少了歐洲的梵諦岡的正式邦交,國際地位可能更加艱困。不過,反過來說,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之艱困的根本原因並非教廷而是中國,是以當與中華民國仍有邦交的國家紛紛做出其他選擇時,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在國際關係的維繫與經營上,非要說甚麼漂亮的道德應然語言去斥責那些不符合我方利益的選擇,只會加速流失而已,完全沒有實際幫助。

本文不是為了探討複雜的政治體制或國際邦交,是以上述問題暫且擱置。本文想說的是,基督徒未必只能選擇民主制度,即便民主制度看起來比較好。基督信仰存在2000年之間,人類社會出現過不少政治體制,有對基督信仰友善也有對基督信仰不友善的,羅馬書13章的服從地上政權說該如何解讀也有各自的堅持並沒有統一的定論(當然理想上我們都希望自己不要助紂為虐,可是從事後諸葛的後見之明來看過去的基督教會與基督徒,或許能找出不少助紂為虐的證據,但我們也千萬不要犯了當代主義謬誤,以今非昨是)。

教廷乃至世界各國毋寧接受了中國存在的政治體制就是非民主國家制這個現實情況,以此前提與中國展開交往。至於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我們也無權決定其他國家的人要怎麼與我們來往,即便是具備高度道德權威的教廷與教宗。

寫了這麼多,並不是說我認可或替教廷的選擇背書或辯護,只是試圖跳出國族主義的角度,從其他角度來思考教廷這一選擇。

再者,不要說遠在歐洲的教廷與教宗選擇了和中國妥協,台灣有一些基督徒「為了福音的緣故」,也選擇與中國妥協好換取得以進入中國宣教的機會。「為了福音的緣故」該如何和政治體制妥協不會有定論,取決於做出判斷的人看重的價值信念。

台灣島上不認同教廷選擇的基督徒或天主教徒,能做的就是好好禱告,相信聖經宣告的「萬事都互相效力,讓愛神的人得益處。」至於益處來之前的苦難或挫折,盼望不會讓我們因此對信仰灰心喪志。

Photo credit: pihto_the_ded / CC BY-NC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1則評論

  1. 蠻體貼教廷的苦心,但…與極權妥協,如何持守先知的本分?
    舊約中諸多先知,沒有與極權妥協而與執政掌權者把歡的!
    教廷能為受逼迫的信徒發聲甚至聲援而譴責當權者嗎?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