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狄莺之子孙安佐在美国被捕,起因是他对外发表将进行校园枪击的恐攻宣言,触动美国社会的敏感神经。
事发后虽然不少人出面缓颊,就连李昌钰博士都说,会这样说不得体话的孩子在美国其实不少,但关键在于是否拥枪。原本李博士的意思应该是好好解释清楚自己只是开了不恰当的玩笑,没想到后来警方竟从孙安佐的住处搜出高达1600多发子弹,各种事证逐渐浮现,孙安佐似乎很难以只是开错玩笑摆脱罪名指控。
本文并不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更无意探讨为什么像孙安佐这样的孩子会走上偏差之路。而是想谈谈另外一个面向:当事人的父母拒绝接受孩子的偏差行为,且多以「这孩子平常很乖」作为拒绝接受的理由;而这种情况经常伴随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而出现。
在我们的想像中,「乖孩子」不会犯错,乖孩子遵守规矩,乖孩子就是好人,好人不可能做坏事。做坏事的一定是坏人,坏人一定不乖。其实,这是非常简化且早已被许多实证研究驳斥的错误想像。
好人其实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不是24小时全年无休的都在做坏事,更重要的是,以行为之好坏回推一个人是好人或坏人,从根本上就错了。一个人出现偏差行为,有可能是因为环境逼迫,也可能是预谋已久,很难一概而论也不该一概而论,得根据个别情况来看。
也就是说,「我儿子很乖」完全无法作为这个青少年不会出现偏差行为的论据。
甚至在心理学者的研究中发现,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反而容易出现偏差行为。日本知名学者加藤谛三就发现「开朗温顺的乖孩子,是精神上的自虐者,是无法信任自己的人,只想着透过取悦他人来获得自我认同」,「乖孩子是装出来的,为了表现出应该表现的自我而丧失了真正的自我,放弃了自己真心渴望的事情,只为了满足/实践父母的愿望。」
也就是说,和许多父母家长想的不一样,孩子很乖是不自然、不符合孩子本性且扭曲了孩子本然性格的偏差状态。一个孩子若长久扮演乖孩子,其本真自我可能在此一不断扭曲自我中丧失。
当乖孩子可以摆脱父母的期盼与约束时,过去因为扮乖而不能宣泄出来的那些压抑扭曲,极有可能一股脑地发泄出来,化成更为锋利的偏差行为。
就像有多次而频繁的小规模地震让能量正常宣泄,好过平常都没地震去突然来一个大的。还未完成社会化的孩子有一些不符合大人期望的不乖、反叛等行为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父母强行以权威压制或形塑某种让孩子只能展现乖巧却不能宣泄情绪的生长环境,最后可能有一些人就会出现失控暴走的情况,因为乖巧多半是被规训出来的扭曲状态,那些无法宣泄的能量迟早会溃堤。
在教会里,我们往往也不自觉的会以某种乖巧行为典范,要求年轻的弟兄姊妹遵守(例如教会最希望青少年不要碰触的性或异性交往问题),结果往往是无法遵守又不敢对外诉说或表现时,就化明为暗,走入地下化(偷偷在外面做,回家或在教会再扮乖巧迎合大人),在父母或教会长辈不知道的地方宣泄,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远离的信仰。
心理学家发现,乖不是人类的本性,父母师长若强行以权威或道德礼貌等规矩要求青少年乖巧,过度压抑的结果就是某些人无法承受自我的扭曲而在某个关键时刻暴走失控。另一些人或许没有在青少年时期失控暴走,但这些人成年后在亲密关系的态度上多会出现扭曲的行为模式,例如用过度讨好对方来换取关系的维系,却在对方婉拒之时暴怒失控,或陷入自怜自艾,无法健康(平等互惠)的发展关系,因而酿成许多亲密关系的不幸悲剧。
(Photo credit: woodleywonderworks / CC BY)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