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興旺?誰的衰微?

5868
贊助本文

教會有弟兄回應了上主的呼召,與太太一起辭掉了原本穩定的工作,準備舉家北上進入神學院接受3年的裝備,成為全時間的傳道者。

對基督信仰的群體來說,這當然是天大的好事,因為不論如何,上主的國終究又多了一位收割庒稼的工人。只是對一個主日平均聚會人數不過30多人的偏鄉教會來說,不只少了一個重要的同工,還少了將近「兩成」的會友。

這終究是鄉下教會的「困境」,當然會全時間事奉的會友畢竟是少數,但是更多的卻是一路陪伴他們成長的孩子,有的地方可以留到國中,但有的偏鄉可能國小畢業就會離開村落求學。而就算再怎麼留,在那可預見的未來,當年輕人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他們大多還是會到都市裡去,大多也就投入在都市的教會裡,能留下來在鄉下教會裡的終究還是少數!

偏鄉的教會沒有什麼「胡蘿蔔」可以「吸引」會友;既沒有足夠的預算經費支持會友念神學院,也沒有寬闊華麗的會堂與設備引領聚會和崇拜,更不用說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教會自己辦起了訓練傳道人的課程,他們可能是有足夠的師資,或者與神學院合作。總之,相較於偏鄉的教會,資源豐富的都市教會,總是有各樣的資源和人際網絡,把自己的會友留下來,留在自己的教會裡。

可以預見的是,在這種資源的「競爭」下,台灣教會的規模將走向M型化的發展;信仰與福音的資源,以及分配這些資源的權力將過度集中在少數的「巨型教會」(Megachurch),這些教會有的甚至成了所屬宗派中自成一格的「宗派」,以自己的資源培訓自己的傳道人,自己開拓自己的教會網絡。

然而,一昧的將會友留在自己的教會網絡內,是否真的合乎上主的心意?當我們念著《使徒信經》裡的「聖而公之教會」時,我們或許會在乎教會的「聖潔」,但卻很少去意識到教會也應當是「大公的」(catholic),應該是「普世的」。

當我們不再想到真正的教會應該是「大公」時,那麼教會就只是想要將會友留在自己的教會;以同樣的教牧、神學觀點鞏固著自己的群體,而那一所一所的「教會」也就真的成為越來越「堅固」的「同溫層」。當我們總是將會友留在自己教會裡,那麼我們也就只能像工廠生產線一樣,複製越來越多跟牧師一樣的「信徒」,而不是每個都長得不一樣,一個個「生猛」的,跟隨基督,越來越像基督的門徒。

教會不必彼此羨慕,更不需要像同一個路口附近的加盟超商那樣彼此拉客競爭。因為教會存在於世上的重要任務,不是讓自己的人數增加,更不是只是要人留在教會裡,而是要藉著基督群體的日常生活,來傳講、見證神的國。

神的國並不等於教會。或許我們可以想像,教會就像是一座橋;有的橋寬、有的橋窄,有的雄偉,有的簡陋,但橋最重要的功能不是讓人總是佇足於橋上「看看」風景,而是要實際親身地,引領人走過橋,進入新的世界,新的生活,進入神的國。

都市教會的興旺並不一定是神國的興旺,鄉村教會的衰微也不一定是神國的衰微。不論是在何處的教會,在豐盛中也好,在困苦中也罷,我們總是都應當不斷地學習看見;我們的信仰除了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信仰,也同樣不是以教會為中心的信仰,而是以基督為中心的信仰!

我們需要學習不斷地看見,如果教會的「增長」,不能讓越來越多的人看見基督,不能帶來神國在現實世界的「擴張」和「興盛」。那麼我們所做的。不過就只是為了自己和自己教會的好處。如果教會的「衰微」,卻能帶來神國的「興盛」,那麼我們也就實現了上主對教會忠心的託付!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