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蔣月惠」突然席捲台灣媒體,從原本「咬女警」的壞蛋,搖身一變成為無黨無派、力抗政府強權,為民喉舌的好民代,甚至還是一社福機構的負責人。蔣議員當初更是為了支撐羅騰園,才投身選民代,並捐出九成以上薪水……。
蔣月惠的爆紅,毋寧是因為他的無私、利他與奉獻,不管您喜不喜歡他的行事風格,但是,她徹底倒空自己的無私無我無欲的態度跟做法,感動了許多人。
雖然媒體或網友當中也有人發現蔣月惠的基督徒身分,甚至報導了她週日上教會做禮拜的新聞,不過卻比較少人深入將她的行為與信仰連結起來看。許多人將蔣月惠當成好人或善人甚至聖人,感嘆她竟能做成這樣的事情。
基督徒知道,蔣月惠的力量不是來自她自己,而是她所信仰的神。耶穌在登山寶訓開篇就說到,「虛心的人有福了」,這虛心就是虛己,不以自己為重,看「無」自己。蔣月惠是個虛心的人,默默耕耘多年,只是專心做好自己份內工。
然而,弟兄姊妹不能僅止於開心有個能夠做好見證的基督徒再次登上媒體而已,更應該去思考的是,為何社會或媒體都極少將蔣月惠的行為與心志與其所信連結起來看,為何許多人只承認蔣月惠的好行為?
不只蔣月惠,還有其他許許多多長期投身公益,做了利他善舉被人推崇的基督徒登上媒體時,即便被推崇者將榮耀歸於所信的神,卻仍然被媒體淡化冷處理?
是因為台灣是科學昌明的國家,是因為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傳統教導嗎?
應該不是,畢竟在台灣,如果有了偉大利他善行的人是其他更有社會影響力的宗教信仰時,媒體很少不做連結報導,很少會刻意冷處理或忽略。
只怕關鍵在於,基督教在台灣社會始終不自覺的被當成外來宗教,且長期以來因為某些言行舉止讓社會大眾排斥反感使然。
更要命的是,社會容或有一種刻板印象,基督徒當中固然不乏願意做善事幫助人的好人,但更多是想要阻礙社會發展進步讓人傷腦筋的保守派。畢竟每次因為公益慈善被報導的大多是傑出個人,但是站出來反對公共政策的卻是一大群基督徒甚至由牧師神職人員帶頭以教會的名義發聲。從反同婚倒反性別平等教育,教會讓社會大眾看見的基督徒嘴臉,多半是保守而不理性甚至是瘋狂的。
明顯矛盾的兩種基督徒樣貌,在不信者眼裡會產生「認知失調」,為了平衡自己的認知,只能刻意淡化基督徒好人好事的部分。不信主的人無法理解,樂意奉獻自己幫助弱勢的基督徒的力量來源與信仰根據,竟然和發各種荒謬言論阻止同婚跟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的力量來源與信仰根據一樣?
也因此,當一個基督徒積極幫助弱勢卻又發言反對同婚時,不信主之人的認知失調就更嚴重了,完全不知道如何面對這樣的兩面性?
說起來,人非聖賢,不同事情有不同意見,不可能每一個議題都跟大家的意見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基督徒也不是不能站在信仰的立場反同婚或質疑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只是其態度和方式給社會的震撼太大,才會造成認知失調的情況產生。如果能用理性溝通和平對話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見解,不端著聖經或唯一真神當作唯一證據,能夠在尊重彼此差異的情況下和社會上其他意見的公民團體溝通,也許就不會是今天這個狀況。
我相信像蔣月惠這樣樂意無私奉獻的基督徒絕對不是少數,這些人當中對某些公共議題的意見也肯定跟社會主流不同,這種既有世界所認可又有世界所反對的特質並存一身是基督徒的特色,這些都是源自我們的信仰,甚至無論做了對社會好或不好的事情都是因為愛。
基督徒應該了解社會對基督教會的兩大印象,積極擴大社會認同且讚許的部分,在與社會有不同意見的部分則應該以減少衝突多開啟溝通對話方式表達意見,多些讓愛擴散的好見證,減少不必要的對立衝突與傷害,將基督徒的形象統合在基督的無私之愛中,爭取更多人了解基督信仰所傳遞的價值,進而跟隨,而不是因為表達方法的激烈而讓世人誤解進而遠離基督耶穌。
(photo credit: 蔣月惠縣議員服務專區 FB粉絲團)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