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與紛爭未必是壞事

4320
贊助本文

質疑神是否存在或全知全能的人當中,最常見的一個挑戰是「如果神是全知全能,為何會引許惡與苦難的發生卻袖手旁觀?」

基督徒也做過不少回應,在此就不重述,有興趣的弟兄姊妹可以找相關的書來讀(立緒出版社有一本《哲學家如何看待神?》便蒐羅了西方哲學家質疑或解釋上帝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法,每一篇都不長也不會太難,可以參考),我比較覺得有意思的是,這類質疑背後的預設本身,會否其實存在盲點?

相信和諧與秩序比衝突和紛爭好,會否只是「人義論」下的「偏見」?因為人的求生本能讓我們發展出了活著比死去好,因此將活著乃至活得好,視為良善或正義而不自知?

知名經濟學者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曾經提過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創造性破壞」,意思是每一次的創新之前都必然出現破壞,甚至可以說,創新是奠基在破壞之上。唯有將舊的破壞掉,才有可能創新生成的契機誕生。

那麼,罪進入世界後的人類與世界,會否要走到末日審判與新天新地,這些當下的破壞、苦難或貌似神冷眼旁觀不施恩手,有其必要性?

如今的心理學研究發現,青少年要發展出獨立成熟的性格,脫離對原生家庭或父母的依賴而獨立,必須經過叛逆期,甚至是沒來由的為反對而反對,因為獨立性格是從表達不同意見開始的。更有甚者,一些日本學者研究發現,把自己關起來足不出戶的繭居族,極有可能就是在應該對抗世界以發展獨立人格的青少年時期,沒有機會表達反抗(如父母過度溺愛)或表達反抗失敗(被父母強力壓制而屈服),導致最後邁向發展獨立性格的成年人的社會化過程受挫,於是退化為足不出戶的繭居族。仔細檢視繭居族,某些人甚至出現身體樣貌停滯不前的幼態。

會不會是為了讓人類最終能夠回歸神,進入新天新地,在世俗歷史中的人類必須一再經歷衝突、紛爭與苦難,在此過程中進而不斷的蛻變成熟,從而領受基督耶穌的恩典,為將來做好準備?

聖經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堪稱我的人生座右銘:「萬事都互相效力,為要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在我的解讀是,神並未應許天色長藍,災害和苦難都是我們在世界上生活必然會碰上的,然而,如果真心誠意接受耶穌基督的人,卻能從這些事情中獲得領受與成長,得著真正的益處。

那些苦難是祝福,一如耶穌基督的死成就了恩典一樣,也許我們也應該翻轉看待不幸或苦難的態度。因為更重要的也是人們碰上苦難與不幸之後的回應態度,是回應的態度與方法決定了生命的品質,而不是發生在我們生命的本身。

當然,說道理總是比較容易的,實踐起來多多少少都有難度,是以我們欽佩那些捨己利他的人,更是對耶穌基督願意在十字架上捨命感到由衷的敬佩與尊崇。

道德是人與他者為了能夠和諧共存不彼此耗損而誕生,維持某種社會秩序好讓人命存續機率極大化,道德是人義論,以人命的延續為主。上帝是非道德的,因為祂高於人也高於社會秩序,在神的視角來看,某件事情最終對人是有幫助而過程可能出現不幸或苦難甚至是現世的生命殞落,上帝應該是會允許其發生的。畢竟,神更在乎的是人類在未來復活之後能否進入祂新造的天地,不是嗎?

苦難是通往新生的必要存在,人將因此而蛻變成熟,遠離老我與罪性,進入新生。所以,不要害怕衝突與紛爭,更不要一味的追求表面的秩序於和諧,因為前者能夠讓我們更成熟而堅定,後者卻可能腐蝕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看不見的內在逐漸腐鏽而不自知。

Photo credit: teobonjour / CC BY-NC-SA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