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吗?很美满!」:当教会吹起幸福风

10932
赞助本文

「幸福吗?很美满!」台湾五、六年级的中壮年朋友们,可能会记得这句1990年代综艺节目台词。最近台湾吹起幸福风,教会界流行「幸福小组」;为推动爱家公投,则有「下一代幸福联盟」(简称幸福盟)。另外,「小确幸」或是媒体评比「台湾16县市谁最幸福?」等,都有幸福风的痕迹!

「幸福」到底是什么?根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每年公布「幸福指数」(Better Life Index),以家户收入、工作、居住、健康、社会环境、教育等11项指标评估,瑞士与北欧五国经常名列前茅。日本某个新闻社做过「现在的你,幸福吗?」民调,若满分10分,回答8分的最多。其中,有个问题「获得幸福需要哪些东西?」,首先是「健康」,其次为「家人」,以及「精神上的满足」和「经济上的宽裕」。

当「幸福」以指数(Index)衡量,跟部分经济学家研究目标相似,就是「探讨如何透过经济行为,追求最大的幸福」,而「幸福」感觉抽象,经济学家则以「效用」(Utility)取代「幸福」字眼。所谓「效用」,指人们使用有形资源与服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追求效用极大化,成为「拼经济」的重心了。

教会与基督徒怎样诠释与衡量「幸福」?是用一般调查指标:GDP、健康、寿命、收入等「效用」来看吗?也就是,「效用」越大,「资源与服务满足程度」越好,幸福程度越高。但是,若只用看得见的「指标」放在教会,就容易以教会规模、会友与受洗人数来判断「幸福」与「效用」。那么,基督信仰与教会,与社会上的「幸福指标」,经济学的「效用」又有何不同?似乎,上帝的作为就被限缩在「幸福指标」和「效用」之中,上帝不成上帝,教会不成教会。

那么,看看《圣经》怎么谈「幸福」和「福气」。

耶稣「登山宝训」中「八福」,有「虚心」(或译为「心灵贫穷」或「承认自己灵性缺乏」)、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悯、清心(心地纯洁)、使人和睦、为义受逼迫。

诗篇中提到「有福的人」是「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傲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他的律法;这人便为有福!」(诗1:1)。将「有福」,也就是幸福、福气与「耶和华的律法」紧密扣连。

换言之,如果幸福脱离了上主的律法,就如「糠粃被风吹散」,稍纵即逝,无法长久。可见,真正的幸福「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是永恒长青,不是短暂绽放。

综观诗篇提到许多关于「有福」的幸福指标,例如:「过犯得赦免,罪恶蒙遮盖的人有福了!」(诗32:1)、「以耶和华为上帝的,那国有福了!」(诗33:12)、「眷顾贫寒人的有福了!」(诗41:1)。同为「智慧文学」的《箴言》也常谈「福气」,例如,「义人行为纯正,他后代的子孙有福了!」(箴28:14)、「没有异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箴29:18)。

这样看来,《圣经》中「幸福」与「福气」跟社会上的「幸福指标」不同,在耶稣眼中或上主律法里的幸福,并不是强调个人或「效用极大化」,而是耶稣基督与上主律法所呈现慈爱、公义、圣洁、信实,且具有公共性,例如:「犹太人末底改作亚哈随鲁王的宰相,在犹太人中为大,得许多弟兄的喜悦,为本族的人争取福利,为他所有的后代谋求幸福。」(帖10:3)。

所以,单以个人或是个别教会的幸福,不见得是《圣经》上帝话语中的真幸福与福气啦!

台湾与华人教会界吹幸福风,鼓励信徒多多领人进教会,受洗人数增加,固然是好事一桩,然而,如果对幸福的认识和诠释过于狭隘,或是误将教会「效用」当作唯一幸福,甚至凌驾耶稣基督和上主律法所强调的真福气,难免导致偏差。部分盛极一时,后来发生弊案丑闻的教会,殷鉴不远。

更难过的是,教会追求幸福,却不愿「为义受逼迫」或「眷顾贫寒人」,还跟着歌颂权贵,配合邪恶政权「一带一路」,单为自身之幸福,扩张效用,无视于兄弟姊妹的苦难哭喊,例如:最近梵谛冈跟中国签订协议。或是,部分基督徒为了捍卫自己的价值与幸福,却阻挡某些人追求幸福,这是上主眼中幸福吗?

「幸福吗?」 时候到了,该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愿教会走在耶稣基督与上主话语的幸福路上,否则信资本主义、经济效用、一般幸福指数就好,不必妄称上主之名!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