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也可以很艺术

2528
赞助本文

说起歌剧,一般人可能会联想到浪漫晚期华格纳(R. Wagner)或理查‧史特劳斯(R. Strauss)的大型歌剧,尤其像华文地区近年来盖的都是比拼气派的超大歌剧院,足够不定期演出这类幕前幕后人员动辄百余人的歌剧。不过,许多欧洲城市的歌剧院皆偏小而美,适合经常演出制作较小、演出成本也较少的精致歌剧,郎大卫(David Lang 1957-)的现代歌剧《卖火柴的女孩受难剧》(The Little Match Girl Passion 2007),本月11日在斯德哥尔摩大众歌剧院(folk operan)首演,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出歌剧由15首合唱曲组成,根据安徒生(H.C. Andersen)家户喻晓的童话《卖火柴的女孩》创作,此次由美声合唱团「北欧之声」(Vokalensemblen VoNo原名Voces Nordicae)12名团员演唱,没有乐团,与人声合奏的乐器只有四件。

节目单也很简单,但夹了一本薄薄的论文集,由绚道学院(Erste Sköndal Bräcke Högskolan)「福利社会中的人」相关研究领域的七位教授与一位讲师撰写。换言之,不是只有音乐学和语言学、文学的研究论文,可以与歌剧共同呈现,社工领域、神学院的论文,也可以寻找和音乐展演合作、共同发表的机会。

整场演出有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例如,经常被喻为「象牙塔」的神学院,也可以透过叙事性的音乐和简短的论文,来与社会对话。坦白说,论文对台湾社会来说,仍是颇新潮的东西,还不知道要怎么恰当地反应;反观做学问的人,也不知道要怎样让论文与社会产生互动。论文,不是为了追求点数,争取研究经费所用,更可以刺激社会思考,让大家一起来想想:我们要成为怎样的社会?

演出由五个部分组成,观众席灯暗之后立刻开始以瑞典语朗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有个贫穷的小女孩在酷寒的冬天还在路上卖火柴维生,圣诞节的前一天,街上人来人往,她却一把火柴都没卖出去,天色已暗,她从窗户外看见别人家围着炉火享用圣诞晚餐,但她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怕被酗酒的单亲爸爸打。于是她躲在一个避风的角落,燃起一根原本要卖的火柴,火光中她仿佛看见温暖的火炉,但火柴熄灭,火炉也消失了,她又再点燃一根火柴,这次她在火光中看见圣诞树与丰盛的晚餐,火柴熄灭,火光中的景象也消失了,她再次点燃一根火柴,她看见已经过世的外婆,她怕外婆也跟着火光一起消失,拿新的一枝火柴来接火,火柴一根接着一根燃烧。隔天清晨,路过的人发现她已经冻死了,所有的火柴也都烧完了。

「北欧之声」的艺术总监兼指挥Lone Larsen表示,安排这样的开场,是为了唤起大家对这个童话的记忆,让观众心里揹著这个沉重的故事往下听后面的音乐。随后进入第一部分郎大卫的歌剧,由一尊大鼓、一支铁琴和一座钟琴合奏。郎大卫如此阐述他对《卖火柴的女孩》的解读:「女孩回忆的甜美和当下的艰苦交织,贫穷也始终与充满希望融合──某种受苦与盼望的单纯平静。」这是他将曲名订为受难剧的原因。

接着由其中一位团员拉奏巴哈G大调大提琴无伴奏组曲(BWV1007)中的「萨拉邦德舞曲」,衔接U. Prauliņš的合唱曲《孩童沉睡的方式》(The Way Children Sleep 2017),其中有句:「孩童在这样无矫饰的信赖、盲目的信心中沉睡。」在这童话的前提下,「沉睡」总带着死亡的指涉。

之后是合唱团的现场即兴,根据观众在进场之前回答的纸条:你觉得最动人的童话故事是什么?有一则回答:「妈妈亲亲!」现场的一名观赏者立刻掩面。

最后则以合唱曲《看》作结,是团员M. Åsander根据M. Gribbe同名诗(2018)谱作的。我们选择「看」什么?是愿望?是虚幻的景象、愿景?假象?我们是不是也让宝贵的火柴一根接着一根燃烧,却没把干树叶和垃圾点燃,让火烧旺起来?我们敢不敢看那让人不舒服的真实?其实我们也像是从受苦女孩身边走过的路人,没看到不代表没有人在苦难中挣扎,只是我们的城市习于把受苦的人藏起来,但我们可以选择打破习惯,从墙上的小洞看出去。

艺术,是为了呈现「诗意」,不是为了装饰或夸耀。艺术,要人从庸庸碌碌中抽身片刻,从那平时忽略的角度来看,倾听那平常无暇聆听的声音,让感受活络一下、想一下。

我们的文明经常投资硬体,建设那快速看得见的东西、大器的新墙壁,挤压、缩减那些理应用来照顾一个人、使他活得像个人的资源,用效率、机械性来削减旁人的人性,选择「不把他『看』成一个人」,这样歪斜的选择天天发生无数次,遂成了我们的习惯,于是,我们共同生活着的社会,就必须偿付更高的集体代价,来收拾列车失速的后果。

其实,神学院、学术界与社会的互动,也可以是很诗意的;反过来说,那些常被讥为风花雪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学和艺术,才是使人看清「不忍卒睹的真实」的手段。

(相片为作者提供,《卖火柴的女孩受难剧》剧照。)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1则评论

  1. 借着艺术,若能让各方温暖真实的互动⋯诗意盎然之外,彼此也能深入了解,互相接纳;多么美好,令人充满期盼。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