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治療者:與神連結帶出的醫治

3135
贊助本文

這個月發生的普悠瑪出軌事故,不僅造成許多家庭的破碎,更牽動更多人的傷痛記憶。該如何醫治創傷的記憶?服事者除了探訪、禱告、安慰及陪伴,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支撐內心受創的人們?這不只是跟普悠瑪事件有關,更是關乎你我日常的服事、跟弟兄姊妹的互動。當我們與神的親密互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不是為了事奉才追求恩膏或親密、反而謙卑地認知「一切唯獨恩典,離了神我們甚麼都不能做」,那麼我們的生命,將會自然引導他人與神連結,成為讓人想起神的記號。

容許悲傷存在 允許自己花時間安頓情緒

在這次的重大事故發生時,不單是傷者或逝者的親屬,還有目睹現場的救難人員、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當時在車上的乘客,都會受到高度衝擊。即使單單只是看到相關新聞報導的一般人,都可能會有龐大的複雜感受,例如哀傷、焦慮、緊張、無力、害怕……。

蘇絢慧心理師表示:「遭逢創傷失落事件的個人,是以身體在記憶創傷,也記憶了創傷當下的情緒感受……創傷性事件所導致的失落與死亡,常含有殘忍的記憶,回想,常讓受創者感受到崩潰般的情緒。」安頓這些情緒需要時間,不要試圖壓抑,而要宣洩出來,好好經歷哀悼的過程。在初期海嘯般的情緒過去後,剩下的則是片段的記憶、以及不時隨之而來的情緒,或許容易被忽略,當事人也會認為「我應該沒問題了」,但果真如此嗎?

將個人經驗與神連結 醫治受傷的記憶

「那些負傷的記憶渴望被醫治,」靈修導師盧雲神父在《記憶的治療者》一書中指出,人們的情感與過去的記憶息息相關,特別是我們看待記憶的方式,決定了我們會有的感受。無論是孤單、焦慮、恐懼、懷疑,如果想透過遺忘來免除傷痛,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過,這些記憶其實不會消失,反而會成為一股不受控制的力量,在毫無防備的時候將你突襲得片甲不留。而唯有那些面對自己傷口的人,才有機會得到醫治,並展開新的生活。

但是要面對負傷的記憶絕不容易,若沒有好好處理,更是容易造成二度傷害。服事者的任務,就是提供一個安全空間,讓人們可以接納自己受傷的記憶、將其敞開在陽光下,並且將個人受苦的經驗,與基督受難的經驗連結在一起,看到我們的故事是上帝的更偉大故事的一部分,想起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從而得到醫治與救贖。如同以賽亞書53章所言:「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作為神的活生生的記號,我們首先必須看重自己與神的親密關係。」
──盧雲

同時,盧雲也提醒:服事者在幫助人與神連結時,重點不是說什麼、做什麼,也不是服事的技巧或步驟,而是關乎他本身的身分。會講大道理、會運用技巧或工具的人,教會內外都有很多,但是光是知識並不足以醫治人心。「與基督連結的生活,應該是我們首要的工作……這正是所謂的禱告生活:不是說許多禱詞,而是生活中的大小事,任何一件事,都依靠祂而行、而說、而理解;祂是我們生命的源頭。」

銘刻於心的愛帶來救贖

如果說傷痛的記憶使我們掙扎,相對地,愛的記憶也能使我們被滋養。在聖經中,神多次告訴以色列百姓,要記念祂的作為。無論是節期、飾品、祭物、飲食,都是為了將過去的事件帶到現在,並讓以色列的後代子孫能夠一同歡慶神的愛。不只對這個民族如此,對我們個人也是如此。

「當我們被絕望的聲音包圍、看不見任何出路,銘刻於心的愛使我們得到救贖。」盧雲寫道:「我們未必總能意識到,我們所能給彼此最美好的事物,好的回憶就是其中一樣……作為記憶,它們能在困惑、恐懼與黑暗中,拯救我們。」領聖餐的意義也在此,透過主的餅、主的杯,我們紀念基督的受死,以及祂為我們付上生命代價的深愛。當我們想起神在過去對我們的帶領與恩典,這些記憶將為成為支持我們現在走下去的力量,還有對未來盼望的來源。

透過缺席來服事

在《記憶的治療者》一書中,我看到一個記憶發揮力量的特別時刻,那就是當服事者「缺席」的時候。在這個時代,我們強調同在、陪伴、「做些什麼」的重要性,但是這些是否反而攔阻了神更深的工作?我們所說的究竟是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神的意念?甚至當這些事使你筋疲力盡時,又能怎樣醫治被服事者呢?

「我們這些服事者或許太過隨傳隨到,以至於有太多的同在,太少缺席;太常與人在一起,太少離開他們;太多我們的影子,太少神與聖靈。」盧雲舉例,去醫院或家庭探訪後的離開,跟探訪本身都是好的。因為被服事者想起探訪的回憶,會帶來安慰與鼓舞;而他相信,探訪後的離開,使得神的靈能夠以新的方式臨在,帶領被服事者更靠近神。(但未曾探訪的缺席,則不會帶來同等效果,因為從未到場也就沒有所謂的離開)

禱告為事奉的核心

另一方面,盧雲也提醒服事者:不僅要敢於透過缺席來服事,更要在禱告的獨處與寧靜中,謙卑自己,將焦點放在神身上而非自己身上──因為一切唯獨恩典,因此我們就能從追求績效的文化當中得以自由。如同耶穌不在乎祂是否達到群眾的種種期待,包括醫治、講道、行神蹟甚至復興以色列國,祂最看重的是與父神的關係,時常刻意從群眾當中缺席、離開祂的門徒,單單只為不受干擾地與天父親近禱告,這也是祂事奉的核心。

「禱告就是事奉。即使是與神獨處,我們仍然在服事我們的教友、病人、學生。」
──盧雲

「現今許多服事者都是極佳的講員、能幹的諮商者、好的計劃管理者,但只有少數能安心地提供靈性指引給那些在生命裡尋找神同在的人。」盧雲指出:「唯有在禱告的寧靜時刻,我們才能真正觸碰對方的內心深處,並讓人知道,神同在不斷湧流的生命力。」當我們與神緊密相連,無論我們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同在或者缺席,我們整個人就是一個讓人想起神的、活生生的記號。

Photo credit: waychen_c / CC BY-NC-ND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