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會為重要,還是看人為寶貴?

大教堂教區見習手記-1

3700
贊助本文

20年前,台北市中心某教會青年即根據他個人觀察,提出一個構想:台北市的教會密度如此高,許多教會彼此距離不過幾百公尺,但各有各的資源與財產,互不共享,以致不少資材是重複的,若距離較近的幾間教會可成立一個資源共享平台,許多並非每週所需的器材、物品、書籍,甚至活動,即可輪流使用、交替舉辦,節省下來的資源可以做更多事,服事更多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不只這位青年有這樣的構想,許多地方上的教會,尤其不是很寬裕的,也存在這樣的默契,只是沒有像他設想的那樣有系統、有制度,共享資源通常也限定在特定器材、交換講台、活動移地舉辦,「貴重的東西不外借」的潛規則,確實時有所聞。

幾年後追問這位青年的構想如何實踐,儘管他仍然覺得自己的構想很好,但他謹慎地說,聽說有些國家的教會有「教區」制度,也許可以先了解人家怎麼運作,再來想想台灣教會可以怎麼做。又十幾年過去,料想這話題大概已與我擦身而過,不再相干。不料,今年十月的最後一週作為教堂樂師(kantor)的見習生,卻意外讓我深入目擊瑞典教會核心──烏普薩拉大教堂教區的教區運作。

瑞典教會的資源共享

瑞典教會(svenska Kyrkan)是瑞典最大的支派,屬信義宗;按區域分為13個教團(stift),工作性教團另計,每個教團又再將轄內6-8間堂會分組為一個個的教區(församling),各堂會有一位專責的主任牧師和庶務幹事,但其他人員互相支援、流動。

換言之,在幾個具有合作默契的台灣堂會之間,最常共享與流通的是器材、場地(含墓地),在瑞典教會的教區內共享的卻是最昂貴、也最寶貴的人力。例如:一個教區雖有6-8間堂會,通常卻只聘有3-5位教堂樂師,偏遠一點的教區甚至只有2位,樂師儘管會有主要工作的堂會,但各堂會禮拜時間和詩班練唱時間錯開,讓樂師能在不同堂會工作。

又如:堂會內所有需要在週末工作的職員,包括主任牧師、教堂樂師和庶務幹事,也是連續工作三個週末之後休息一個週末,這些人輪休時,就由教區內其他牧師、樂師和庶務幹事支援,讓這些人至少每月可以有一個週末和家人共度,或享受真正的閒暇與敬拜,不至於每週都是忙於服事的馬大姊,最少還有一週能當在主前靜默聆聽的馬利亞。台灣有不少牧者和勤於服事的兄姊,長久下來往往心力交瘁,但仍勉力維持教會常規運作,形成「手與心漸行漸遠」的麻木,或與家人日漸疏遠,這其實是理當警覺的信仰危機,「輪休」或許是可以參考的方式。

把教會打造為會面點

除了各堂會的主任牧師,教區內另有數名教育幹事(pedagog)和關懷牧師(diakon),關懷牧師專責探訪與約談,他們的關懷對象大多不是台灣教會定義上的會友,而是在社區裡遇到的任何有需要的人,不限種族、語言與宗教;教區內的關懷牧師會彼此協調關懷的對象,例如青少年與年輕成年人、婦女及小孩、老人、移民及難民、家庭協談、家暴匿名求助、身心障礙、經濟弱勢及居無定所者(含街友),另外也與心理治療師合作,建立戒酒及戒毒支持團體。

這些是集幾間堂會之力進行的事工,各教區普遍都有類似的事工,依社區組成或有偏重,但並不是只有特定某些較有實力的堂會選擇某幾項來做。教區內各堂會也會有不同的任務分工,由於教堂樂師分身乏術,教區內有的堂會只好將禮拜改至週間,於是週末便將禮拜堂長期借給北非的正教會使用,另也有芬蘭語禮拜。

藉由教區裡所有專職人員的團隊合作,瑞典教會把每間堂會打造為「會面點」(Träffpunkt),希望讓所有人來教會遇見他要找的──也許要找人、找新的生活重心、找合作、找幫助、找平安,瑞典教會則協助這些人,遇見他所需要的同伴、方法、資源、救援,並遇見上帝自己。

所以,沒有人會問:「你是不是慕道友?」也不會問:「你是誰帶你來教會的?」並不是要把新朋友拉進教會的人際網絡裡,而是希望你在天父世界裡活得更好;不管垂釣或撒網,都不是抓起來養在魚缸裡,而是希望魚更健壯能放回海裡。他們通常只會問:你今天為什麼在這裡?你找到你要的了嗎?

附帶一提,某些事工確實對一般教區而言頗棘手,甚至太沉重,尤其是2001年政教分立過後。某位負責家暴匿名求助的關懷牧師曾表示,政教分立後,最令她為難的經常是:到底該不該報警?另外,烏普薩拉的米迦勒教會,則是長期照顧經濟弱勢、無家可歸、身心障礙者的堂會,年前不堪連年虧損,不再維修樂器,每月僅維持最起碼的幾場簡單禮拜,不再歸屬一般教區,而是併入社會關懷教團「撒瑪利亞人之家」,並重新與市政府合作,繼續堅持社會救濟的事工。還在那裡工作的庶務幹事,都帶有卑微但疲倦無力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做正確而非便宜的事

確實也有瑞典基督徒擔心,教會成了社區活動中心,這樣好嗎?很多人來教會的理由根本劃錯重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集教區之力進行的諸多事工,確實讓教會不至於在中產階級當中畫地自限,而能深入社區群眾當中,尤其是陪著那些還幼小、相對弱勢的人,走上很長一段人生路,就像耶穌當年所做,甚至比耶穌「陪得更久」。

也有人認為,瑞典教會如今能做這麼多關懷事工、又無需在意奉獻根本不敷成本,靠的是過去數百年來政教合一累積下來的龐大資產,天曉得能撐多久不被吃垮?我聯想到聖經裡「不義管家」的比喻,耶穌要人用錢財結交朋友,錢財用完了就被接到永恆的家裡去;同時我也欣賞瑞典教會勇敢地用領到的兩千或五千銀兩投資,至少沒有挖個洞把一千銀兩埋起來。

面對有可能入不敷出的問題,一位在大教堂工作的牧師回答:「錢有可能會用完啊,用完的時候再說吧!總會有辦法的。我們要決定做對的、好的事,而不是便宜的事。」

(photo credit: Uppsala Stadsmission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