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入政治 教會要知所節制

5678
贊助本文

因為同婚議題,教會界在11月24日舉行的公民投票用力甚深。有些牧長更進一步介入縣市長選舉,寄望縣市長的權力與影響力能幫助自己的陣營。有為表態反同的候選人禱告的,有施壓要求候選人表態到底挺同還是反同的。更有甚者,還有牧長選後插手新市府人事權的。

高雄基督豐收教會主任牧師蔡宗勳日前自己在臉書上,張貼其與剛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之夫人李佳芬對話截圖。他對準市長夫人說:「韓夫人平安:知道市長正忙組市府團隊,請夫人幫我轉達市長,在教育局長的人選上務必慎重,這是教會與家長最關注的。」李佳芬回應:「謝謝牧師,我們一定會注意。」而這張截圖的說明則是:「週二下午我在高鐵上接到韓市長電話,他說他會謹慎選教育局長,然後帶來給牧師們看」。

儘管蔡牧師隨後刪文,但這則貼文早已被網友截圖並在社群媒體上流傳,引起網友撻伐,認為是宗教干預政治,簡直回到中世紀黑暗時代。

其實,「政教分離」一直是口號大於實質。這個原則是當年受到主要教派逼迫的「重洗派」(Anabapitsts)所發展出來的理念。「他們堅持,國家沒有權利為教會做決定」(Sider, 2012: 263)¹。在遭到逼迫之後,他們更堅定主張國家不可以介入教會事務。這群「再浸禮派」後來影響了許多清教徒,逐漸發展出「政教分離」的理念,並且在英國與北美殖民地成為一股重要的運動。

然而,美國獨立之後,基督教界並非一貫堅守「政教分離」的原則;事實上,「福音派一直非常熱烈參與政治,直到二十世紀早期,福音派一面倒地反對社會福音運動(Social Gospel Movement)的自由派神學,並撤退到政教分離主義及基本教義主義的小圈圈裡。……福音派基督徒的政治參與奠基於信仰復興運動的狂熱情感。這也是強烈塑造福音派的要素。這種政治活動十分民粹-亦即植基於直覺和過於簡化的聖經經文根據,而非有系統的反思。」(Sider, 2012: 33)

儘管「政教分離」成為二十世紀的主流思潮,教會事實上仍舊積極扮演美國政治上的重要角色。影響美國政壇甚鉅的「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與教會界裡面的「基要主義派」息息相關。

曾經在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身邊扮演重要角色並因此涉入水門案而遭到判刑的寇爾森(Charles Colson)出獄後寫了一本《當代基督教與政治》(Kingdoms in Conflict),針對教會與國家的互動進行了一番檢討。他指出,教會過度涉入政治會有以下的危險:

1.教會將退化為一個利益團體,與其他的利益團體無異。「托克維爾亦警告說,教會一旦淪為一個利益團體而已,眾人便不再以道德標準而只是以政治標準來衡量褒貶教會了。」

2.得意忘形。「基督徒領袖見有那麼多政治權勢不斷討好他們,很快便誤以為自己的確是了不起。……這種庸人自大的另一個弊病是,教會領袖怕失去政界大人物的青睞,所以喪失自立不敢進諫……同時賠上了討伐不義的發言權。」

3.福音像是抵押給了個別的政治運動。「福音一與政治理想(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相連,必定漸喪靈力越來越走樣,最後教會終必淪為屬世組織。」

台灣不是基督教國家,從來沒有教高於政的經驗。如今有牧師得意洋洋地把插手新市府人事的證據自己貼在臉書上昭告周知,很難不引起國人的反彈。當某些宗教領袖把教會的動員力拿來與政治人物交換時,寇爾森所說的三種危險其實是非常可能發生在台灣的。屆時,我們還怎樣傳福音?如何去基督台前交帳?

教會界有段時間很流行閱讀《為婚姻立界線》、《為子女立界線》等書,是否也該《為干政立界線》?上帝設立先知,是要先知去警告、提醒君王,但並沒有要先知去干預政治吧?

註:

  1. Sider, Ronald J. 2012. Just Politics: A Guide for Christian Engagement. 楊淑智等譯。《不只是政治:教會如何合宜地參與政治》。台北:道聲出版社。

Photo credit: hans s / CC BY-ND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3 意見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