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之后还能回家吗?

3343
赞助本文

当「爱家」三公投以相对压倒性的同意票数通过的那一刻时,不知道台湾的教会与基督徒作何感想?许多基督徒相信,上帝已经带领他们得胜,阻止了台湾社会的道德败坏。但我也看到许多不同立场的朋友在结果出炉后的悲伤、难过,甚至是愤怒。他们深深的觉得好像被那700多万投同意票的「大多数人」所遗弃、排斥,更对带头推动公投的教会,甚至是整个台湾教会感到愤怒和失望。

我们可以说因为上帝站在我们这一边,所以教会才能击退「邪恶势力」,打赢了这场公投吗?

道德与多元主义的「文化战争」

从此次「爱家」与「平权」两项公投各自所诉求的价值来看,其实就是「保守道德」与「自由多元」之间的对抗,一种传统道德与后现代之间的对抗。也就是说,在「爱家」与「平权」之间,胜利的不是教会,更不是福音,而是传统与道德,一种普遍存在台湾社会中的「保守道德主义」心态。

著名的提摩太・凯勒牧师(Timothy Keller)曾在《挥霍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一书中,透过对路加福音15章11-32节的诠释与应用,指出在「浪子回家」比喻中的大儿子和小儿子,正分别对应了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宗教道德主义」和「多元自由主义」。

或许对大多数的现代人来说,基督教所代表的就是一个与多元主义相对立的宗教道德主义;但是从大儿子与小儿子的比喻来看,凯勒确切的指出基督信仰既不是保守的道德主义,也不是世俗化的多元主义。在天父的家之外流浪的,不只是小儿子,还有大儿子;而当小儿子已经醒悟过来要回家,如同当时的税吏和罪人「挨近」耶稣时(路15:1),作为大儿子的法利赛人和文士,却还是在「私下议论」他(路15:2)。

都要回家的两个儿子

面对道德与多元主义的「文化战争」,到底教会应该站在哪一边?从路加福音这「两个儿子」的故事来看,耶稣都不站在任何一边;因为这世界不管是多元,还是道德主义,这两个儿子都是失丧的,都是失落的。小儿子固然需要为他所犯的错附上代价,但大儿子不也是因为自己的道德与好行为,从心底远离了他的父亲,更不愿意他的弟弟回家。在上主眼里,这两个儿子,都是浪子,这两个儿子,都要回家!

遗憾的是,在这次的「爱家」公投中,许多教会不论是私底下的宣传,还是公开的辩论,在这当中所谈论,所主张的,如果不是诉诸一般人所以为的伦理道德,不然就是强调所谓的「自然律」。面对同性婚姻的争议,如果我们的诉求没了福音,没了十字架上超越一切的救恩时,我们的上主就不再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只是自然律底下的上主。

如果面对同婚争议,教会在乎的只是跟世界一样的「道德」和「律法」,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和大儿子一样,只在乎公平而少了恩典,只在乎自己的「权益」,而忘了自己跟同性恋者在上主眼中都是罪人。

不论是大儿子还是小儿子,耶稣并不站在任何一边。我只看到,不论是大儿子还是小儿子,只要「醒悟」过来,想要回家的,我们的主都会无条件的接纳他。教会需要做的,不是带头站出来用比声量的方式告诉大家只有异性恋才能有家;也不是用比人头方式告诉台湾社会,只有一男一女的婚姻才是上主所喜悦的婚姻。

真正的「家」

正如耶稣对撒督该人关于复活的回应:「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知道神的大能。在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而是像天上的天使一样。」(太22:29)地上的婚姻固然重要,然而在上主眼中,它不过是我们与基督关系的「影儿」,并不具有永恒的价值。

婚姻不能取代我们与上主的关系,「爱家」不能取代我们在天上永恒的家。面对「爱家」公投所带来的伤痕与对立,或许教会应该学习、需要努力的是,让台湾社会知道,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不论是单身、结婚还是离异;我们真正的家不在地上,也不是「爱家」公投里所定义的那个家,而是上主殷殷期盼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归回的家。

(转载自校园杂志2019年一月、二月号Photo credit: Theen Moy / CC BY-NC-SA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