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係讓生命活得耀眼

2581
贊助本文

活得耀眼沒有標準

社會關懷目的之一是讓生命活得耀眼,這是我從以賽亞書35章得到的領受。雖是如此,但這段聖經也令我有一定疑惑。例如,生命活得耀眼是否就等於玫瑰綻放,朵朵繁茂?生命活得耀眼是否就等於在沙漠就有江河湧流?生命活得耀眼是否就等於盲人的眼睜開、聾子的耳開通、瘸子跳躍如鹿?是否這問號要指出誰決定活得耀眼的內容,又為何我們要接受這界定。

事實上,撤哈拉沙漠的美正是它的沙漠,變成江河湧流的沙漠是悲劇。玫瑰的美不需要朵朵繁茂。同樣,有身體障礙的不需要沒有障礙才可以活得耀眼。相反,很多跑得和講得的並不活得快樂。活得耀眼或許有其客觀性,但如何活得耀眼是每個生命的選擇和自由。

因有盼望和想像,生命活得耀眼

那麼,以賽亞書35章如何讓我們認識生命活得耀眼呢!

第一,我們要承認聖經作者的時代對身體障礙持負面態度的,因為他們的世界觀是簡單二元論,即只有正常與不正常。又在自然環境的惡劣下,水源是重要的,所以,他們不會欣賞沙漠。但若對身體有更多認識和有充足自然資源的話,身體障礙和沙漠就不需要被否定。所以,我們會說,身體障礙不是殘障(disabilities),而是不同能力(different abilities)。

第二,若我們將以賽亞書34與35章一併讀時,我們就發現34章是對壓迫者以東的審判,35章是對受壓迫的以色列人拯救。例如,34:9說,「它的河水要變為柏油,塵埃變為硫磺」、34:13說,「以東的宮殿要長出荊棘,城堡要生長蒺藜和刺草」,而35:7說,「火熱之地要變為水池,乾渴之地要變為泉源」。在此,聖經作者選擇從社會弱勢者角度講生命活得耀眼。

第三,選擇以具體和生活際遇描述上主的拯救與應許是當時的理解方式,但重點是其象徵意義,即上主是我們的盼望、我們的生活想像。所以,以色列人沒有因為這些具體承諾沒有全面發生而放棄對上主的盼望。那麼,問題一:盼望和想像如何可以令生命耀眼?問題二:我們如何可以讓社會弱勢者有盼望和想像而使他們自由地活得耀眼?

盼望與想像的失落

盼望與想像讓人可以走出既定框框看事物,並有能力實現這看來不實際的想像。盼望與想像讓人看見可能,甚至自己成為可能。在盼望與想像裡,限制可以被質疑,甚至被遷移,因為限制從不是不變的真理。然而,人漸漸失去想像力,因人被自己將限制視為不變真理限制了,也被生活習性馴化了。弱勢者與富有者也不願意離開安舒區。

其實,我們的社會很矛盾。一方面,我們很想社會充滿想像力,因為這是社會更新的動力;另一方面,我們卻限制人們的想像力,因為代表既得利益者的社會不願意因此被挑戰而令他們的利益受損。學校和教會就是一例。我們知道生態破壞的嚴重,但卻不願意因此而想像另一生活可能性。

我們知道居住從不是一個擁有房子的課題,但我們似乎不願意拒絕這想像,以致在投訴脫離負擔能力的高樓價時,我們仍一擲千金。香港政府提供大灣區社會生活想像,但這想像卻沒有提及法治、人權、自由教育。這是想像還是消滅想像?說回來,甚麼令人不敢想像、失去想像?懶惰嗎?貧窮嗎?恐懼嗎?身心障礙嗎?還是權力和財富嗎?

成為一個有盼望和想像的群體

生命活得耀眼,因為人有盼望和想像力,也因為人生活在一個有盼望和想像力的社群。那麼,我們的教會曾為這社區提供甚麼盼望和想像?甚麼盼望和想像引導教會事工呢?此外,有需要者接觸我們的教會和社會服務經驗到甚麼生活的盼望和想像,以致他們可以自由地活得耀眼。

同樣,富有者和當權者是否從我們的教會和社會服務的盼望和想像經驗到為他者的意義嗎?我們是一個有盼望和想像力的社群並不是自視過高,因為我們被上主救贖了,靠著聖靈,向周邊見證由上主救贖而來的盼望和想像。

我們不需要為別人訂下想像內容,但要締造條件,即盼望與想像,讓人可以自由地想像如何活得耀眼。這是教會設立社會服務的目的,也是從事社會服務者的使命之一。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