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青年与教会的疏离

4755
赞助本文

青年流失的现象,不仅是台湾绝大部分教会的写照,也是许多国家基督教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美国富勒神学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副教授包威尔(Kara Powell)最近发表1篇研究,指出问题的所在是青年与教会疏离。

担任富勒青年研究所(the Fuller Youth Institute)执行董事的包威尔指出,美国过去10年来青年事工的专业性大幅提升,有越来越多接受过良好装备的领袖、更多受到呼召服事的同工、待遇更好、资源更多,也有各种专门的教育计画。然而很多教会似乎感觉自己可以把照顾青年灵命的使命外派(outsource)给负责该项事工的人,然后就撒手不管。结果很多学生只知道青少契与他们的指导者,却不认识教会,也不认识教会里面的长辈。等到他们从学校毕业,他们也从青少契毕业。研究显示,有将近一半的青年在毕业之后就离开基督信仰,特别是离开教会。

富勒青年研究所正在探索,如何让年轻人有「黏着的信仰」(sticky faith)。他们主张要以「5对1」的比例来带青年,也就是每位青年要有5位成年人来关怀与支持。关键所在是让父母亲产生动机,并且给父母亲装备;让负责青年事工的传道可以专注在那些欠缺父母亲照顾的孩子们。

富勒青年研究所过去3年来针对500位大一到大三的青年所做的研究发现,年轻人普遍存有各种怀疑,但这并不必然是坏事。真正有害的,是没有表达出来乃至没有去探究的怀疑。当年轻人有机会去表达并探究各种怀疑,他们的信心就会更强、更成熟。

包威尔指出,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例如上帝为何允许各种苦难降临在一些无辜的人身上),可以帮助人更加感觉到上帝的真实存在。但糟糕的是很多主日学老师只知道要年轻人闭嘴,却无法给出答案。这不啻是告诉年轻人:教会无法解答他们的问题,甚至上帝也不能!

包威尔说,教会和青少契负责人应该让年轻人有一种感受,就是当年轻人有问题时,第一个可以找的就是他们。想要做到这点,我们就必须自己去思考圣经里面关于这些难题到底有什么答案。第一个要改变的,就是教会里的大人。

更重要的是,大人不可以不懂装懂。不知道答案就告诉他们,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我们会查经、研究之后,再来回复你们。最糟糕的就是不理会他们。当我们坦然的拿圣经与他们对话,问他们:「你认为这段圣经告诉你什么」,让他们自己得到答案时,这个效果最佳。这样做,对大人来说是比较麻烦,也比较困难(其实很多大人根本也不熟悉圣经),但非常值得。

包威尔在结论中再次提醒,年轻人离弃信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与教会疏离,欠缺跨世代的团契与关系。教会中的大人自己就是解决问题的所在,多花点时间来增加年轻人与教会之间的连结,这件事应该被看做教会的头号大事。

包威尔是美国人,其主要诉求的对象是美国文化下的成年基督徒。那么对东方文化的台湾基督徒有何启发?

首先我们必须坦诚面对的是,台湾绝大部分的教会根本就没有多少年轻人了。年过半百的笔者,在目前服事的教会里面竟然算是少年。我所知道的很多福音派教会也大多如此。当然我们基于信仰知道教会的未来要看上帝的旨意,但没有青年的教会从组织理论来看,就是走向老化,若不认真面对、采取对策那就非死不可。

如果要采取包威尔的建议,我们就要面对台湾大部分的会友,甚至参与服事的弟兄姊妹很多「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识」(罗马书10:2)。在东方文化的权威人格教育下,教会里面的成年人大多是牧师说什么就跟着信,自己不太灵修、不考察圣经的原文和当时的时空背景,结果往往就将一知半解的圣经知识硬套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年轻人的疑问,往往欠缺真诚的对话,甚至不把他们的问题当成一回事,一味地告诉他们:「只要信。」

教会里面的长辈自己的灵命欠佳,圣经知识不深,甚至也没什么好的生命见证,要年轻人怎么不疏离呢?等他们长大可以自己作主,就一去不回头了。

我们身为基督徒都肩负「大使命」。如果连自己教会长大的年轻人都留不住,要怎样去拓展青年事工?将来打算怎样面对主耶稣?「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哥林多前书15:51)。想留住青年,我们自己得先改变!

Photo credit: Siegfriedchao / CC BY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