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信仰與教養「先」脫鉤吧!

4994
贊助本文

在一個強調信仰與生活整合的氛圍中,此時談「信仰與教養需要先脫鉤」似乎是政治不正確的,然而我卻認為有其必要。基督徒父母(包括我自己)太常把自己習以為常的「正確教養方式和期待」與「基督信仰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綁在一起,但這麼做,其實是把基督信仰給「工具化」,變成父母達成「教養目標」的工具。

親職敘事

其實父母親對孩子的教養,深受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和自我反思種種因素的交錯產生的「親職敘事」所影響。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解釋道,「親職敘事」就是父母透過反思過去的生命經驗,定位現在的親職認同與教養方式,以及對孩子未來的想像。¹

舉例來說,對許多中產家庭出生的人生勝利組爸爸媽媽們,他們的親職敘事往往都有一種對「失落童年」的補償心態,渴望保護自己的子女能夠避免自己成長的心酸,同時反思過度強調智育成績的期待和管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自然的環境中依興趣自主學習。然而中產的父母,自己身為人生勝利組,親身品嚐了社會經濟優勢的果實後,又害怕下一代喪失競爭力,在M型社會中被淘汰而向下流動,因此又延續上一代「競爭的心態與習性」。許多中產階級出身的父母,就在這種矛盾的心態中,感到愈來愈深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在觀察台灣中產階級父母時,寫道:「儘管享有經濟上的安逸,這些父母在養育子女時所感受的情緒不安全經常更甚於其他家庭。一方面,他們的階級經驗與位置,讓他們對全球化的人才競爭有親身接觸,因此擔憂下一代是否能繼續保有經濟安全。另一方面,他們的不安全感來自內在;失落童年的經驗,讓他們對本地的體制教育失去信心,傾向投入更多的經濟資本,來追求他們想像中更能保有快樂童年,且兼具競爭優勢的西方教育。」²

中產化基督徒教養敘事

台灣的都市教會,多以中產階級的家庭為主要的群體。當基督徒父母深陷教養的焦慮中,而又不自覺地用基督信仰來支持本身的教養理念時,我稱這為「中產化基督徒教養敘事」。在這敘事中,一方面父母把信仰「工具化」了,期待基督信仰能幫助孩子的學習,另一方面孩子也把信仰給「道德化」了,認為做個好基督徒就是當個好學生,滿足父母和所屬信仰群體的期待。教會中時有所聞的「成功案例」(例:某某長老的孩子,在教會熱心參與,考上第一志願,現在在歐美留學,實在好棒,滿有上帝的祝福!)也增加了這種「中產化基督徒教養敘事」的說服力。

然而在「中產化基督徒教養敘事」背後,其實有許多所謂的「平庸案例」或「失敗案例」。許多父母因為無法在現實教養中「兌現」上帝的祝福,感到羞愧或憤怒,在教會中低頭做人,或避談自己的孩子。許多子女因為沒有達到群體的期待,感到不被群體接納,進而憤怒地認為教會是偽善的,以外貌(成就)待人,沒有恩典。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都影響著我們的偏好、判斷和對未來的想像。或許只有在我們能真實面對自己的親職/生命敘事,以及這敘事如何影響我們當下的選擇和對未來的想像後,才有可能站在某種距離審思明辨:身為父母親,我們到底在對孩子做什麼,又該如何教養孩子?只有在我們承認自己既有親職/生命的敘事時,才能夠真正讓福音的敘事挑戰和更新那舊有的親職/生命敘事。

讓信仰與教養「先」脫鉤

讓基督信仰與親職教養的現行做法「先」脫鉤,是要創造空間,容許基督信仰來挑戰、更新和模塑基督徒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思維和方式,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兩者能「重新連結」。

在「中產化基督徒教養敘事」,父母的安全感是建立在所能給予子女的教育資源,盼望是建立在子女面對未來世界的生存能力,價值與身份認同則是建立在自己的教養模式與子女的成就上。然而上帝的福音卻提出另一種「教養敘事」。基督徒父母的安全感其實是建立在上帝的掌權,盼望是建立在上帝持續進行的新創造,價值與身份認同來自我們在基督裡的新身份。

面對現代社會親職的挑戰和焦慮,或許基督徒父母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我們的困境,為著我們常把「上帝的福音」與「現代社會的中產習性」混為一談而悔改,如此,才拉出空間,認真探究,該如何按著上帝的心意來教養所愛的孩子。

註:

  1. 藍佩嘉,《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同等童年》(台北市:春山,2019),31。
  2. 藍佩嘉,《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同等童年》(台北市:春山,2019),113。

Photo credit: amseaman / CC BY-ND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

贊助本文
已贊助人數:0人
已贊助金額:0元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