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者,是雅威

8
赞助本文

这两年开始学着按照经课来研读,初时一头雾水摸不著头绪,但时有意外的启发。例如,耶利米书十七章提到一个天谴的年代:

1 犹大的罪是用铁笔、用金刚石记录的,铭刻在他们的心版和祭坛角上。 2 他们的儿女思念他们在高冈上、青翠树旁的祭坛和亚舍拉。 3 我田野的山哪,因你在全境内的丘坛所犯的罪,我必使你的财富和一切的财宝成为掠物。 4 因自己所做的,你必失去我所赐给你的产业。我也必使你在你所不认识的地服侍你的仇敌;因你们激起了我的怒火,直烧到永远。

犹大人做了什么受这么严厉的谴责呢?回到先知耶利米的时代背景来考察,他是约西亚王第十三年开始事奉,大概是主前627年,一直到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主前587年,四十年之久,不断为上帝说话。第十七章这一段,或许是先知事奉的中期,也就是约西亚王的晚年。

地缘政治的风险

话说约西亚王努力恢复守律法、重振犹大的信仰,可惜好景不长。约西亚王在沙场战死,国事迅速崩落,继任的王一个比一个糟糕,约雅敬王在国家遭难的当头,还在建筑自己的王宫,而犹大人又快速堕落。这时,国际政治的危机更接踵而来,北方的亚述以及之后的巴比伦帝国扩张,与南方的埃及争斗。犹大夹在二个大国之间博弈,又常常摇摆。从列王记23~26章的经文读起来,犹大王有时与埃及争战,可是似乎犹大人又常常靠向埃及,结果沦为附庸。所谓的犹大王,其实是埃及的特别行政区长官/魁儡王而已。

大国冲突的时候,小国很难生存,需要高度的智慧手腕与身段在各个强权之间折冲,然而,对于犹大来说,国际间的生存不只是地缘政治的操作而已,还牵涉到信仰问题:犹大国不是万国的一个而已,还是上帝的子民以色列,在西奈山与耶和华立约,使万国蒙福的圣洁国度。所以,一般说来,在依赖世人与依赖上主之间,有时并不是互相排斥,但对此时的犹大来说,想要与埃及军事结盟去对抗亚述/巴比伦,就是离弃上主的行动。所以,拜偶像之罪,并不是参加礼仪而已,而是整群人的思想、价值,以及人生所有抉择都变质了。这样的时刻,先知耶利米不断传上主的信息:

5 耶和华如此说:「倚靠人,以血肉为膀臂,心中离弃耶和华的,那人该受诅咒! 6 他必像沙漠里的矮树,不见福乐来到;他要住在旷野干旱之处,无人居住的盐地。 7 倚靠耶和华、以耶和华为他所仰赖的,那人有福了! 8 他必像树栽于水旁,在河边扎根,炎热来到,毫不察觉( [ 17.8] 「察觉」:原文另译「惧怕」。),叶子仍必青翠;在干旱之年,一无挂虑,并且结果不止。 9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 10 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考验人肺腑的,要按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耶利米书十七)

这段话以树木生长之地作为人生的比喻,犹大百姓对于上主的态度,原本还信赖上主,犹如生长在水旁的树,即便是干旱季节,仍然枝叶茂盛、按时结果子。但是,他们却离弃了引导保护他们的神,转而去敬拜别的神、找别的依靠。结果就像是树木移植到了盐地。盐地,是植物难以存活的地方。这段话非常生动地指出犹大人的自寻死路。先知耶利米的事奉是要拔出、栽种,拆毁、建造,期待犹大集体的灵性上能大破大立,发生悔改的奇蹟,可惜他终其一生都没有等到,还在晚年经历亡国被掳的痛苦。

台湾的既视感

这经文与处境,对2025年的台湾基督徒来说,实在很贴切。当然,台湾不是犹大国,圣经的经文也不宜直接套用在现代,然而,中美冲突看起来无法避免。几十年来美国是太平洋的强权,而中共一直想要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所谓的「东升西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让美国再次伟大」是没办法共荣的。二个都是帝国式的秩序输出者,习近平的历史使命感催促他大幅度扩充军备,要与美日联军打一仗。台湾人其实没得选择,因为主动权在那些伟大的君主手上。

如果阿共打过来,投降就能「和平」吗?当然不可能,「被统一」的下场是暴政奴役,中共的高官已经明明白白地说了,「统一之后台湾人都要再教育」,甚至为了统一,「留岛不留人」,那时,不只是财产,恐怕连自己身上的器官要放在哪里都不由自主。所以,若中共真的入侵,台湾人要么与加入美日联军一起抵抗,要么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与美日联军对抗。关键是,谁是盟军谁是友军的问题。所以,大概是历史的反讽吧,回到古人所说的,「止戈为武」:提升军备,让对方放弃发动战争,如反共抗俄时代的蒋总统训示:「无恃敌之不来,正恃吾有以待之」。

然而,笔者身为基督教和平主义者,这正是信仰良心与人生的难题:所谓的正义之战,归根究底,仍是世俗政权之间的斗争,即便有崇高的动机,在国际法上没有责任,但从信仰上来说,仍然是意图伤人性命,以小恶与阻止大恶,与耶稣的福音不相符。然而,独裁者想要发动战争,根本阻止不了,其他人还能怎么办?

政治是现实的,需要智慧抉择,基督徒难免要选边站,但是选哪边呢?我的领受是这样,不是哪个强国(中国或美国,这个党或那个党),而是选择通往上帝的旨意成全时应有的模样、选择比较接近基督教价值的制度、政策、可能性。同时,心里保持清醒,看得见的强权、领袖不是终极的,这样,先知耶利米的信息对我们就仍有意义:当面临地缘政治风险而绝望之际,拯救在于上帝。当初犹大被巴比伦灭掉,七十年后要归回,凸显上主的治理与权能。

即或不然的信仰与眼光

身为强权斗争中的信徒,有出路吗?似乎看不见,能采取的行动也很有限,比如说:强化社会韧性以应可能的动荡、与邻居们守望相助强化保全,以及排除内应防止渗透以降低战争的可能性。无论如何,基督教的福音是复活的盼望,正是这盼望重新定义何为福、何为祸,指导我们的人生抉择,并重整人生的眼光、价值与抉择。这让我对于诗篇第一篇所说的「真正有福的人」有不同的领受:

1不听从恶人的计谋,不跟随罪人的脚步,不与侮慢上帝之徒同伙,这样的人才算真正有福。2 他只爱慕上主的法律,日夜默诵不倦。3 他像移植溪水边的果树,按季节结果子,叶子也不凋零。他所做的事样样顺利!

过去常以为,诗篇所说凡事尽都顺利,是个人的人生顺遂,像是考试高分通过、事业顺利有成,找遇到好对象结婚生子,房子金子都有了,亲朋好友大众也都夸赞,也就是「社会声望」。但今天的经文对照读起来,却完全不是这回事。如果上帝在耶稣里所赏赐的福份,与人生顺遂与否,或是社会声望完全无关,而是患难中得蒙保守而继续依靠雅威,正如当年耶利米的信息。那么,基督徒们该如何抉择呢?

回想起五年以前Covid-19从中国武汉发生,短时间内传遍全世界,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难以估记。台湾却因一连串「意料之外」的因素,除第一时间即时采取隔离措施,后续一连串的社区感染,却奇蹟式的得蒙保守,整体经济还正成长。笔者窃想,上帝保存我们的生命,应该是有使命要托付我们吧。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