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

5093
赞助本文

根据媒体报导,10月15日下午在新店行道会举行的「2016国家祭坛」,会中把台湾各县市改为的「属灵的名称」,包含金门、基隆、澎湖、马祖、宜兰、新北、花莲、新竹、高雄、台东、彰化、嘉义、屏东、台中、桃园、云林、台北、苗栗、台南、南投等地,纷纷被改名为俄弗拉、约帕、沙仑、迦密山、伯赛大、迦百农、耶斯列、锡安、亚实突、利河伯、伯利恒、示罗、别是巴、米斯巴、伯特利、示剑、吉甲、希伯仑、伯大尼、比拉迦,工程之浩大让人瞠目结舌,有朋友听了以后无奈笑说,「只差没把台湾改名为以色列」。

事实上,台湾各地的地名有其美丽的历史可以追溯,真要提到以基督宗教用语命名的地方,也可以找到线索。以基隆为例,17世纪初,西班牙远征舰队沿着台湾东部海岸向北航行,始终找不到优良的天然港湾,直到舰队来到基隆,西班牙人见到这个形式壮阔的天然港湾赞叹不已,于是立刻在神父的祝圣下举行占领仪式,把这里命名为「至圣三位一体港」(Santissima Trinidad,中文音译「千里达」),然而这个名称因为背离本地人民的历史记忆,最终随着西班牙人结束短暂的统治而消失。

至于基隆这个地名的由来,1898年日本学者伊能嘉矩认为是汉人在称呼凯达格兰族(Ketagana,意思是「看见海的地方」)时省略Keta只念Gana(基隆)而来,然而这个说法后来遭到其他学者推翻。早在16世纪末期西班牙绘制的台湾地图就将北台湾标示为Quelang,来源则是中国闽南沿海的航海人,将基隆外海的和平岛做为进入黑潮前往冲绳、日本的航行地标,以地理特征称之为「鸡笼山」,对岸的陆地则称为「鸡笼头」,Quelang就是泉州音的「鸡笼」。到了清国统治台湾期间,因刘铭传认为「鸡笼」难登大雅之堂,才将名称改为「基隆」。

而圣经中的「约帕」(Joppa,意思是「美丽」或「高」),则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位于40公尺陡峭山坡上,曾分别被埃及、以色列、非利士、希腊、罗马帝国等统治,是贸易运输十分兴盛的港市。虽然同样都是港口,「鸡笼山」是引导航路的重要地标,与「约帕」不只是功能有所差异,在台湾人的耳里听来还有一种与土地相连的亲切气息,望文即知其意,相对来说「约帕」这种不知所云的外来语,则显的陌生又疏远。

针对这次属灵改名事件,有原住民牧者以「傻眼+错愕」来形容听闻此事的感受,并在脸书分享台湾原住民及各个族群历年来不断努力争取正名,为的就是要把真正富有意义跟尊重的名称找回来。若改名是想要成为别人的复制品,则会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这位牧者也提到,他相信以色列国的地名有上帝拯救的历史意义,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取代的,正如台湾的地名也不能随意用其他国家的地名来取代,因为上帝的拯救计划不只在以色列国,而是在祂所创造的一切国家跟人民。

台湾的地理历史教育长期扭曲,造成多数人甚至说不出「台湾」这个名称,其实是来自于台南安平外海七个状似鲸背相连的沙洲(合称七鲲鯓),此地原来的地名有「大员」、「大湾」、「台湾」等发音相近的称呼,荷兰人在一鲲鯓的沙洲上筑城,就在地图上将地名标记为Tayouan,直到后来清国统治时期,「台湾」这个名字才由安平一带扩大为全岛的称呼。

名字不是无意义的文字堆砌,背后代表的是此地丰富的人文与历史。我们相信在上帝的治理扩及全地,各地的地名都有其自身的意涵,也有上帝美好的旨意在里头。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员翁佳音透过扎实的研究,就发现台湾基督新教的历史可推至389年前,几乎跟台湾的文字历史一样悠久,他感叹这是「上帝看不见的手在干预台湾历史」。

身为一个基督徒,从历史的线索中见证上主始终与台湾同在,或许比徒具形式的「属灵改名」更有意义。

(封面照片来源:Li Jen Jian / CC BY-NC-SA;基隆港。)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