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不举手有关系?
在一般长老教会信徒的印象中,往往认定只有被按立的牧师,才可举手祝祷,而倘若那一堂聚会没有牧师,则传道是用带领大家祷告的方式处理。然而在长老教会的教制中,长老也是由受按立,而且长老教会是一个长老治会的教会,因此长老亦有举手祝祷的权柄,然而,鲜少由长老祝祷,更遑论采用举手祝祷的方式……
弃绝新的教导——照犹太历过日子?
不知道读者有没有发现,基督徒比一般人忙碌,因为基督徒有自己的潮流要跟随,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新的流行。最近流行什么?最近流行要照犹太历过日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农历,许多长辈都是照农历过日子,包括生日甚至出门看吉凶都使用农历。
往各各他的路——在公共空间忠心跟随耶稣
近来台湾因同性婚姻的议题引起基督徒间的激辩,也引发基督徒和同志运动者之间的张力。在这些张力背后,显出一个比同性婚姻合法否更重要的议题:在多元社会中,人们如何与不同信仰的人一起生活?面对公共议题,基督徒有没有权利从信仰出发表达对议题的看法?又应不应要求社会中的其他成员按我们的方式生活?
教会增长为什么严重伤害了这个信仰?
日前妙禅新闻闹得满城风雨,真正内行的基督徒却看得心惊胆跳,看着「感恩师父,赞叹师父」的敬拜赞美,只要把「师父」改成「天父」,一字之差就可以完整搬给教会使用了,加上集体灵动的前摇后晃,真叫人感慨,曾几何时,基督信仰与新兴宗教竟然可以如此神似?
基督徒社区是这个世界的希望
我最大的收获呢,是在这些错误中,却惊讶和真切的看到,主基督依然在他的教会和他儿女的生命中掌权。福音之道,就是以爱为旗,在我们以上。是在我们的泪水中凯旋的,是在我们的软弱中令人敬畏的。我知道我服侍的这位主太伟大了,主若施恩,我的过犯虽多,却不能改变他对教会的心意。
基督徒社区是这个世界的希望
回想2004年,我开始慕道,以法律人的身分参加了几个重大的家庭教会受逼迫案件的调查、写作和诉讼。换言之,上帝呼召我传道之前,先让我观看了一些受迫害的教会。免得我以后上了船,才说不知情。后来学校停了我一段时间课,也不能在媒体发表文章了。
从香港选举变天,反思台湾教会的政治参与
基督教会中热衷于信仰中「中国因素」极可能导致「反中国因素」的出现,教会的菁英与在地协力者并不能等同于草根群众,「后者因宗教理念、集体记忆或其他因素,对中共政权的既定观感及态度,反倒可能掣肘菁英向政治权力靠拢的作为,甚至让菁英丧失在地领导的正当性」。
「幸福吗?很美满!」:当教会吹起幸福风
《圣经》中「幸福」与「福气」跟社会上的「幸福指标」不同,在耶稣眼中或上主律法里的幸福,并不是强调个人或「效用极大化」,而是耶稣基督与上主律法所呈现慈爱、公义、圣洁、信实,且具有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