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社区是这个世界的希望
回想2004年,我开始慕道,以法律人的身分参加了几个重大的家庭教会受逼迫案件的调查、写作和诉讼。换言之,上帝呼召我传道之前,先让我观看了一些受迫害的教会。免得我以后上了船,才说不知情。后来学校停了我一段时间课,也不能在媒体发表文章了。
出或入埃及
面对这样一个对人的尊严没有尊重的政府,我们是否也要像约瑟一家逃避这无理迫害?我们要等主的声音吗?有人选择移民,有人刻意选择留下。虽然约瑟一家的逃避了希律王的迫害,但耶稣最后仍选择饮这苦杯。在去与留的选择以外,我们可以问,「我们是否可以像埃及一样,成为在患难中的人之避难所?」
「教导」,当代教会的最大致命伤
我们带领的信徒在教室上「宣教课」却可能从来没有真正体会过异文化短宣而顶多邀请宣教士来报告。我们连门徒训练都可以「系统化」、「教材化」让信徒以为跟着系统完成要求就是「作门徒」……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当我们的耳目只在乎「赚钱」与「发大财」时,就让「拼经济」限制了我们对这块土地与社群的想像;让我们永远只是在一堆所谓的「XX」与「经济」的虚假对立中打转。这个世界要我们认为,只有经济才是我们的一切,只有在向那试探人的下拜,台湾才有所谓的未来可言。
中共为何对城市新兴教会下毒手?
秋雨教案发生之后,西方社会的反应空前强烈。无论是西方国家的政府,还是欧美的主流教会,均对中共的暴行发出严厉谴责。但是,如果说江胡时代西方舆论的压力对中国还多少有些作用,那麽在习近平时代这些外部的压力已然如同石沉大海、拳击败絮,心黑皮厚的习近平完全无动于衷。
「爱家」之后还能回家吗?
婚姻不能取代我们与上主的关系,「爱家」不能取代我们在天上永恒的家。面对「爱家」公投所带来的伤痕与对立,或许教会应该学习、需要努力的是,让台湾社会知道,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不论是单身、结婚还是离异;我们真正的家不在地上,也不是「爱家」公投里所定义的那个家,而是上主殷殷期盼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归回的家。
让凯撒的归凯撒
基督徒是宣认「耶稣是主」的群体,相信基督十架已经解构了世界上所有的权势,他们的行动表明了「凯撒不再是主」,直接冲撞帝国的终极信念。所以,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即便还无法完全不使用帝国的钱币(无论是罗马银币、台币、美钞,或RM币),也该有意识地与帝国的偶像崇拜价值观保持距离。
「非典型」基督徒也有出头天?
信徒需要领袖,这是圣经的教导,但是领袖的风格必然随时代改变,伟大的摩西最好别进入埃及,让约书亚扮演新时代领袖,虽然论能干与资历,约书亚远远不及。同样地,非典型基督徒可能缺乏传统教会的长期历练,但并不表示他们承载不了历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