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代价-1
耶稣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马太福音5章9节)但我曾以为这指的是人际关系中的美善,在诡谲多变的国际情势中,使人和睦的人无疑是螳臂挡车的理想主义者;在昨是今非、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里,我也曾将圣法兰西斯「使我做祢和平之子」的祷告,视为缘木求鱼的超高道德标准。
无惧的爱:一场属灵回归的旅程
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这个世界的问题,那会是什么?在《爱胜过恐惧》一书中,灵修导师卢云指出:「恐惧」导致世世代代的人们被困在无归属感、毫无果效以及停滞不前的痛苦中,唯有神的爱能使人脱离恐惧的牢笼,迎向自由无惧的生命。
过年,来段连结生与死的旅程
连结生与死间的旅程,无论是台湾的流行音乐的歌曲,或是迪士尼的动画,或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个又一个族谱所记下的家族史。很巧妙的都是以「记忆」作为勾连的元件。在生命面对终结之时,我们不知将会带着什么走向上帝国?
人类到底怎么来的?
不少教会面对科学和神话,采取不战而降、或无理贬低诋毁的作法,其实都是自己偏离了通往真理的道路。新的神话不断产生,不论是明白的陈述和隐晦的需求表达,惟其结构得以被理解与包容,才会被神话的集体模式吸纳,关于人类自己、关于群体和世界的陈述,及其同时透露的自身需求,方得以抵抗变异而稳定流传。
如果法老也是聪明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观点
公主去河边根本不是「为了要」洗澡,那件假称是「顺便做」的事,才是她去河边的真正目的──捡婴儿。否则,若公主真的是要洗澡,她的宫女忙着伺候,怎么能「在岸边散步」呢?她们应该是在寻找什么当时很容易找得到的东西:被丢进河里的男婴。
基督徒生活的日常
如果要让基督信仰成为台湾社会的「日常」,我们就不能只是关在教堂当中,只用外人难以理解的「术语」来彼此沟通。对于自己生命的认识与见证讲述,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成功/失败、使用前/使用后的推销模式上。
大人的魔法世界,能不能别再有歧视与偏见?
「你就是那个带着装满奇兽的皮箱的男人?」1926年,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开始前,奇兽饲育学家纽特‧斯卡曼德带着一皮箱的魔法怪兽,从英国造访纽约。然而他意外与普通人(没有魔法的「莫魔」)雅各拿错了皮箱,好几只魔法怪兽逃逸而出,他不得不想尽办法把牠们抓回来,却卷进了美国魔法国会的案件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