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马太福音之家谱

1412
赞助本文

初信主时不知天高地厚,读了几遍圣经,在教会办的圣经问答竞赛得奖,就自以为懂圣经了。后来慢慢察觉到圣经的语意的艰难,尤其开始学习新约希腊文、「学不来文」(biblical Hebrew),往往半个多小时解析一节经文仍不知所云,顿时有一种深刻的领悟:圣经的读者需时时保持知识的谦逊,不断地提醒自己「我不懂圣经」。

随着参与教会内事奉的年日增加,经历几百、上千次生产解经讲章的折磨之后,好像慢慢懂圣经,建立起神学的自信。但是最近又开始怀疑起来,该不会自己其实错的很严重,却还不自知?尤其听到纽毕真主教说的:「真理,若真是真理,必然是公共真理。」更是振聋发聩。这样,律法、先知与福音书所见证的耶稣若真是认识上帝的必备「真理」,圣经的信息就必须从某种具备公共视角的方式来解读。小老驽钝,还没参透「公共解读」该怎么个公共法,只能依赖自己的阅读与人生经验,尝试融合经文的视域。以下就按著这个姑且称之为A Pastro-Missiological Reading of the Scriptures的方式,探索圣经的意义(What It Means to Us)。

关于阅读与理解,有道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书写者如何开始,就已经释出许多信息,譬如,以「很久很久以前」当开场白,听众一听即知:以下所说的是童话故事。情节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对人生的启发为真。那么,福音书故事从哪里开始讲起?马可开头写: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初」,约翰福音则更直接「在起初」,刻意使用创世纪1:1的同一个字,呼应创造叙事,说明耶稣的出生,启始了一个新世界。

马太福音虽没这么直接,含义也相似。它是这么开始的:「这起源之书是耶稣基督的,即大卫的儿子、亚伯拉罕儿子」。然后仿照历代志的格式,从亚伯拉罕以降,由上到下精心编制了一份家谱,共分三个十四代。作者如此安排,中间有跳代的情形,是刻意的修辞。当这本书在会众中宣读出来:十四代、十四代、十四代(不是直接讲四十二代),犹太背景的信徒必然心领神会,十四是大卫的数字,还连讲了三次,总该听懂了吧。因此,这份家谱就是君王世系,而大卫的儿子、亚伯拉罕的儿子这样的词汇,在在说明大卫的王位要坚立到永远之应许,那位继承亚伯拉罕的后要成为大国、要使万国蒙蒙福的后裔,已经确实在耶稣身上应验了。

从这些推敲,马太福音的受众应是身处外地(可能是安提阿)的第二代犹太背景的基督徒,阐明耶稣是弥赛亚,是上帝国的君王。若马太成书于耶路撒冷被毁之后,则更富深意,因为圣殿被毁事件必然引发信仰的质疑与身份认同的危机:上主抛弃了以色列了吗?在此情境下,身为「犹太人」又有什么含义?再次被流放的犹太人,如何才能保持上帝子民的身份?马太福音从一开头就向他们保证:身为耶稣的门徒,动荡的世局已不构成威胁,虽在罗马人眼中,犹太人是亡国奴,却因耶稣的缘故,「以色列」「圣殿」「国度」的意义都被转化升华了。

这份名单出现了几位犹太家谱中罕见的女性名字:他玛、喇合、路得、乌利亚的妻。我在别处写过「教会的厌女情结」,此处不再赘述。简单地说,这四个女人基本上原本都是外邦人,后来归化。她玛与喇合这二位女性,圣经作者没说她们道德败坏,反倒称许她们的信仰,毕竟,他玛为了替过世的丈夫生子留名,冒着生命危险假扮妓女,找上依照至近亲属法的下一顺位人选—公公犹大。至于喇合,为了信靠以色列的上帝,救全家人免于灭亡,甘犯叛国罪!因此,希伯来书把这位冒死来投靠上主的,列在信心伟人名人堂的高峰,实至名归。

家谱里最醒目的,应是没名字的「乌利亚的妻」。她明明有名字啊,读者心知肚明。马太这样的修辞极为高明,只字片语就拎起一桩历史公案,凸显大卫人生最为丑陋的一幕。马太举重若轻的笔法,凸显上帝子民的灵性功课:不在于人的道德善行,而是上帝的恩典;雅威以色列的上主,是信实的。因为福音,整个信仰群体才能直面自身邪恶,承认集体的人性幽暗。真的,不是人有道德,而是上主有恩典。

家谱里最后一位女性,即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她是伟大的圣徒,却长期被新教轻忽,容后再详述。马太刻意避免说「约瑟生耶稣」,而是转了弯说「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福音书提供一个特殊视角,让读者看待耶稣的生平,明白他真的上帝的弥赛亚,耶稣的门徒群体即是上帝的新以色列。上帝的应许并未因犹太人的背道、罗马人的军事行动而落空。

在二十一世纪的台湾再次阅读这个家谱,得到几项叫人比较能放心的心得。首先,耶稣基本上与我们都相同,同样为父母所生,也在一个纷乱的世代。所以,祂能体恤我们一切的软弱与挣扎,知道我们的处境、痛苦、试探与挑战。

另一方面,经文的写法也凸显了祂的超越性。祂是大卫的子孙,却不从大卫的血统;祂像人一样出生,却非由人意、血气而来。马太福音呼应创世纪,记载了耶稣是女人的后裔,由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所以,祂可以从一切光怪陆离的情境中拯救我们。

当时人遭受到:
政治的迫害:罗马帝国殖民统治,高压又怀柔,重税又收拢。
社会的结构:贫富不均、既得利益者擅权。
传统的压力:宗教破产、没有出路。

现代人也因各类政经社会情势的阴暗面受苦,然而马太福音提供另一种观点,提醒吾人救赎的盼望不在于政局能否改善、社会的整体美德能否提升,虽然这也是基督徒信仰实践的一部分,而是在于那一位凭上帝应许而生的亚伯拉罕之子、大卫之子耶稣基督身上。祂已来临,就要再临。

Image by wirestock on Freepik)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