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对基督徒来说,就是营会高峰期,这也让基督徒青年的暑假规划不同于他人。所谓「营会」真的是五花八门,从宗派传统营会到大型营会再到国内外短宣,内容从布道培灵到研经,年龄从国小到社青,简直是任意搭配。这种暑期营会历史非常悠久,一直都是教会的主力航空母舰,无数的青年学子包括海外短宣队来台都得到宝贵的造就与成长。
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狂奔,不知道基督徒有没有发现,「营会」这帖类固醇似乎渐渐在失效当中。或许表面看来,营会依然有声有色,热闹滚滚,教会也乐此不疲,但是营会模式与现代生活的脱节却是不争的事实,盛况不易持久,等大家察觉的时候,恐怕大势已去。
在这个如同战斗陀螺快速变迁的世代,营会面对了二大挑战:
1.活动设计远远不及电玩
营会筹备早就步入肠枯思竭的年代,学员动不动就说无聊,劳民伤财的营会究竟意义何在已经令人质疑,尤其为了维系传统办营会更是欲振乏力。
2.人的吸引力远远不及3C
「讲员」邀请已经成了营会的痛处,随着5G时代即将来临,台下学员滑手机的情况不难想像,以现代人对「人」的冷漠恐怕连「招生」都举步维艰。
读者不妨注意,「成功」的大型营会几乎都采商业模式,重视「娱乐化」并且耗资不少,这样的营会已经渐离「教育」本质迈向「消费者」模式,叫好叫座却未必有实质信仰帮助,药效一过,马车迅速变回南瓜,热闹一场,生命改变有限。许多用心经营的营会却乏人问津,逐年凋零,令人唏嘘,这是市场的残酷现实。
即使目前败象未露的营会恐怕也难以为继,因为这些营会的主要对象都是年轻人,随着家庭的瓦解或是隔代教养,传统营会面对的年轻人挑战难以想像,不管是同性恋或是妈宝都不是教会辅导招架得住的。
所以,营会还有未来吗?从本质来说,营会绝对有着无可限量的未来。因为营会本身具备天生的吸引力。
第一个吸引力就是「聚集」。
当网路把看似亲密,时时可以分享资讯的群组「拆散」之际(君不见所有坐在一起的人都在滑手机,包括捷运与餐厅)营会带来了现代人最缺乏的「聚集」。这样的聚集跟学校与上班大不相同,只要营会的聚集经过缜密设计,聚集带来的互动绝对具有强大吸引力。
遗憾的是;基督徒领袖的思维往往相当恐龙,非常缺乏创新,营会只是变相政令宣导,相当于军中的莒光日,顶多往「好玩」这种肤浅的思维靠拢,完全掌握不住营会真正的本质,抓不住方向就变不出花样,基督徒营会不需要去跟电玩竞争,而是要掌握「为何聚集」的真谛,不能利用聚集的机会来说教,或是把想要洗脑的知识藏在活动中,那都是过时的想法,不会被学员接受的。
「有效聚集」是激发学员彼此之间的群体动力,让他们自己去发展而非被操控,这样的方向对习惯掌控的教会文化来说,非常陌生啊。
因此,只要搞清楚聚集的目的,营会就复活了。
营会第二个吸引力在于「交流」。
网路社群的核心价值就是「交流」,营会完全提供了精准的平台,学员终于可以走出虚拟以及人工智慧与真实的人性互动,只要有好的设计(千万不要再来破冰游戏或是小组分享那些老套啊),营会是可以「带动」交流的,交流的吸引力就在它本身的「不可预测」性,在交流中会有许多即席的火花,这是很有魅力的,如果都在意料之中,谁有兴趣呢?
因此,如何让营会达到交流的目的是成败的关键。
营会第三个吸引力在于「提供表现机会」
古代的「聚贤庄」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各路英雄好汉齐聚一堂,大家拿出压箱宝来证明自己,大家使出浑身解数,那就精彩了。营会的互动没有包袱,大家来自天涯海角,都是年轻人,个个想证明自己,这样的聚集精彩可期。一旦营会扼杀了创意,只想让学员照自己期待演出,这样的营会就注定失败。
看过「饥饿游戏」电影或小说的人都会承认,这是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模式,那种天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的剧情发展,不断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之前的哈利波特也是如此),这就是文化的特色,生命会自己找出路甚至杀出一条血路。
营会,不是没前途,而是我们限制了营会的本质,只要善用营会的吸引力,营会仍有催灿的未来啊!
(封面相片来自Jiaren Lau via VisualHunt / CC BY;Hillsong Conference 2009)
作者简介/刘晓亭
牧师,又称刘三,20年来在好消息频道主持「刘三讲古」节目。
近年积极开拓网路事工,一方面用鞭辟入里而不失幽默的文字,牧养这群隐身网路背后、具有信仰反思力的基督徒;一方面也用俯拾即是的生活大小事,向慕道友和初信者分享基督徒的信仰生活。
目前与家人住在美国圣地牙哥。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