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沃弗一起上教会——委身不只是个人选择

6459
赞助本文

11年前我从台湾到美国读书,刚到新的环境,我想先去看看不同形态的教会,再决定要委身在哪一间教会聚会。我和太太用了将近3个月走访不同的教会,包括音乐天赋爆表的非裔美人教会、用希腊文聚会使我呈现完全迷失状态的希腊正教教会、陌生又熟悉的亚裔美人教会、人数少少但满满爱心的华人小教会、穿着正式聚会人数上千的华人教会……。

原本计画还要再走访更多教会,但3个月后我感到灵命非常枯干,像是一个失根的浮萍漂泊在美国这片充满各式各样教会供我选择的汪洋中。每周日像是一个观光客,走访不同名胜景点,但没有一处是自己的家。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委身于教会生活的重要和必要。

流浪找教会

当基督徒初到新的地区,离开原本归属的教会群体,难免需要寻找一个新的教会聚会。但是我发现愈来愈多基督徒即便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仍旧不时地在「找教会」——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教会。

找教会有时是生命阶段使然,结婚生了孩子后,须考量到孩子的信仰教育,难免想要换到一间有「健全儿童事工」的教会;有时是因为与教会内的人发生摩擦,于是想到一个「更合适我的地方」;还有的时候,单纯只是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探索不同的可能。

换教会有时出于不可抗拒的因素,然而若变成一种习惯,把自己当作消费者,找教会变成在寻找能「满足自己」的教会时,那么我们可能忘记了什么是教会。

沃弗

克罗埃西亚裔的美国神学家沃弗(Miroslav Volf)成长于自由教会传统中的灵恩教会;自由教会传统强调人们参加教会应出于个人自愿的选择 。(注1)在这样的传统中长大,沃弗一方面肯定人们应「自愿」选择跟随耶稣,加入教会群体,但另一方面又看到把教会仅视为一个因自己的意愿而组成的群体之危险,因而致力探索和发展一个平衡的教会论。

在《After Our Likeness》一书中,沃弗一方面肯定教会是由一群平等人士「自愿」参与的团契,另一方面又抗衡自由教会传统中那种个人主义的倾向,挑战当代基督徒对群体缺乏委身的态度——这种态度以自我的需要和喜好为选择教会的主要考量,对群体缺乏委身。(注2)

沃弗指出,教会是一个由自愿参加者组成的群体,由个人透过自己意志的选择而加入;但教会也是一个由圣灵重生者而组成的群体,透过圣灵的重生,基督徒被生入神的家,成为神家里的一份子。因此教会不仅是一个自愿者组成的群体,也是一群被生入神家中的家人。

在教会这样一个向彼此敞开的群体中,圣灵使陌生人和仇敌成为神的朋友和儿女,也成为彼此的朋友和弟兄姊妹。(注3) 圣灵运行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使我们有意愿和能力向彼此敞开,在一个互相给予和接受的群体中成长,反映出神要与祂百姓所建立的关系。(注4)

对华人教会的提醒

沃弗的教会论提醒华人基督徒,是否加入一个基督徒群体并不是一种选择,因为当一个人在圣灵里重生时,就被生入神的家中,成为这家里的一份子。基督徒与彼此的关系一方面是「朋友」,出于我们的意愿而与彼此建立关系;另一方面我们是「弟兄姊妹」,不论我们的意愿如何,我们与彼此的关系是确定的,是弟兄姊妹。

当我们需要寻找一个新的教会来委身时,要记得:在我们成为耶稣的跟随者的那一刹那,我们不但被呼召来跟随耶稣,同时也被重生进入一个新的群体—教会。在一个强调自主和多元的社会中,基督徒的教会生活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神呼召的一部分。

如何选教会?

基督徒委身于教会群体,这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实践我们被呼召进入的真实中。

圣灵亲自邀请我们向三一神和不同背景的弟兄姊妹敞开自己;因此在找教会时,该教会的社经组成是否和我们相似不应成为考虑的主要原因,该教会能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我的需求也不应主导我们的选择。

我们该问的是,我在哪个群体我最能实践神对教会的心意——活在向神、彼此和世界敞开的团契生活中?我在哪个群体最能实践神的使命—使世界与祂和好,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冒险与彼此活在神为我们成就的和好中?

当我们的思维从自己的需要转向神对教会和世界的心意时,基督徒在选择要委身于哪个教会时,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要考量;也不再把自己当板凳球员,在寻找一个能只参加却不参与的教会群体。相反的,能否忠心参与在神呼召教会所实践的使命成为我们主要考量。

我们被呼召成为教会,不是坐板凳球员,而是上场与其他弟兄姊妹一起打球。

正视人际冲突

当基督徒明白我们是一群借由圣灵重生进入神家里的人时,在遇到冲突和挑战时,就不会选择逃避问题或放弃群体,而是选择正视问题,委身与他人一起面对眼前的挑战。

我有一位牧师朋友曾在咖啡厅工作,有一次他感慨地和我说,咖啡店中的员工好像比教会之间的弟兄姊妹更愿意面对差异和冲突,寻求合作和和好的可能。他解释道,在教会中常看到有人因为不满他人,也不愿意面对,而选择默默离开,找个理由就换教会;然而在他咖啡店工作的员工,大多数不想放弃这份工作,因此在面对冲突时,知道如果要留下,则必须面对,反倒较积极主动地去处理人际之间的摩擦。

这位朋友的观察很讽刺,但也很真实。当我们忘记自己是彼此归属并要在永恒中彼此团契的这个事实时,就更倾向采取消极或逃避的态度来面对人际矛盾。然而,当我们记得在跟随耶稣的旅程上,我们已被圣灵重生进入神的家中,与彼此的连结不仅是「自愿」的选择,也是「事实」时,我们就看到要去面对人际摩擦的必要性。逃避,不应是选项。

使父神的心意得满足

最后,沃弗的教会论也提醒牧养教会的人,在带领人跟随耶稣,学习作主门徒之时,我们是否也教导作门徒同时也意味着加入神的家,与彼此成为家人?我们的教会生活是否能反映出对彼此的委身?在一个鼓励各人按自己的心意而行的时代,我们是否按著神的心意来塑造教会群体,不只是以活动和服务来吸引人,而是以参与和委身于彼此的生命来吸引见证神的心意?

我有两个儿子,兄弟之间难免吵架。有一次哥哥在对弟弟极度不爽的情况下,跑来对我说:「我不要他当我的弟弟了。」于是我和他解释,谁是你的弟弟并不是出于你的选择;不论你喜欢他,或是不喜欢他,他是你弟弟是个改变不了的事实,在他出生时就已决定了,因为你们有相同的父母。

哥哥似懂非懂地听着,几分钟后,兄弟俩又开心地玩在一起,有说有笑,而作为父亲,我为他们开心,很享受地看着他们一起玩。那一幕提醒我,当代基督徒的教会生活所遗忘但是极为宝贵的真理——我们彼此是弟兄姊妹,是家人。

基督徒之间的彼此相爱和彼此委身,是我们对神的爱的自然流露。不论我们喜欢彼此也好,讨厌彼此以好,我们都是神家里的人,是彼此的家人。当我们彼此饶恕、相爱和接纳时,父神的心就得着满足。我们若真的爱天父,岂不应彼此相爱?「 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爱神的,也当爱弟兄」(约翰一书4章20~21节)

注:
1.自由教会(Free Church)传统与自由派教会(Liberal Church)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由教会的概念发展于激进的改教运动(Radical Reformation),并在重洗派的传统和浸信会中继续发展,强调政教的分离。自由教会的传统强调教会是信徒的教会、政教应完全分离、地上的教会只是天上真正教会在世界的代表。若欲更多了解自由教会这概念,请参见 Veli-Matti Kärkkäinen, Introduction to Ecclesiology: Ecumenical, Historic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2002), 59-62. 若要了解「信徒的教会」这概念,请参见 Franklin H. Little, “The Concept of the Believers’ Church,” in The Concept of the Believers’ Church, ed. James Leo Garrett (Scottdale, PA: Herald Press, 1969).
2.Miroslav Volf, After Our Likeness: The Church as the Image of the Trinity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8), 3.
3.Volf, After Our Likeness, 181.
4.Volf, After Our Likeness, 189.

(封面照片截图自:aenonfire / CC BY-SA;Miroslav Volf in Envision 08研讨会)

作者简介/董家骅
美国富乐神学院神学博士,现居洛杉矶,牧养教会,喜欢对话。
生活在消费主义当道的北美社会,不时需要自觉地抗拒这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学习在耶稣门徒的群体中忠心跟随耶稣。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