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府的內閣閣員學歷優秀,常有「博士內閣」之稱。然而近年來在新聞媒體當中,「博士內閣」、「學者治國」常淪為貶意,成為不知民間疾苦、過於理想的代名詞。這種貶稱無非是媒體想強化「學者就是在象牙塔內的過生活」的刻板印象,藉以影射執政者的施政能力不佳,無法解決問題。擁有博士學位確實未必就等同於有當好政務官的能力,不過若認為博士或學術工作者就等同於不知民間疾苦的蛋頭,從事學術工作對社會無益,這恐怕也只是一種刻板印象而已。
學術拓展人們的視野
學術工作就如同其他職業一般,也是一種專門化的職業,在學術界內有評判工作優劣的標準、有嚴謹的工作方法,與其他行業並無二致。當然學術領域範圍很廣,每個領域都是不同的專業面向。若要談學術工作與社會的連結,那就是社會科學領域所擅長之處。社會是由人所組成的,社會的運作即是人際之間的互動,以及在互動當中所形成的結構以及律則。
社會科學則是運用不同的角度與概念,如權力、理性等,來對於這互動與結構進行分析。有別於一般人透過生活經驗的洞察,精闢的社會科學研究,往往可以超越個人經驗,勾勒出背後更為宏大的社會結構,拓展人們對於社會認識的視野。
這是在專業層次上,對於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產出的客觀要求。然而再深入一層,對於引發研究動機的問題意識與價值觀,則是因人而異。對一個基督徒學者而言,正如〈橋接上帝與普世的橋樑:基督徒的社會參與〉一文所提到的結合「信仰、專業、行動」。因著信仰而認識到上帝的愛與公義,不僅能成為對社會研究的起點,再結合上專業,往往會帶來出乎意料的影響力。說到這,就令人想起日治時期的傑出基督徒學者矢內原忠雄。
揭露政府不義的校長
矢內原忠雄出生於1893年(明治26年),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學者、殖民政策學者,曾任東京大學校長。他在台灣最為著名的研究,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一書,這是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史的經典之作。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第二個則是「台灣糖業帝國主義」。矢內原忠雄以經濟為中心的角度,透過調查與走訪,剖析日本對台灣進行殖民統治的方法與結構。因著日本的殖民統治,帶來台灣社會經濟的重大改變,使台灣進入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當中。
研究中指出日本帝國主義與歐陸帝國主義的差別在於,後者是母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後,才開始尋找殖民地作為工業產品出口的市場,藉以剝削殖民地的經濟。然而日本則是帝國主義先發展,以國家力量保護日本企業進入台灣拓展事業的資本主義化過程。在書中,不僅指出台灣資本主義發軔的脈絡,也同時揭露與剖析日本在台灣進行的經濟剝削行為。因此不僅這本書被台灣總督府列為禁書,矢內原忠雄在台灣的私人調查與公開講學,也受到日本警察的監督。
為什麼在當時帝國主義與愛國主義方熾的時候,矢內原忠雄膽敢甘冒危險進行這樣的調查研究?這都要追溯到他在青少年時期所奠定下的信仰根基。在就讀第一高等學校時,每週參加日本基督教思想家內村鑑三主持的查經班,也師承了內村鑑三的無教會主義運動思想。
無教會主義運動並非反對聖經中所談的教會,而是反對以人為教會的教條來規約信徒,其強調每一個基督徒都是獨特、與上帝連結,進行聖經的查考與解讀,然後才與其他信徒做互動交流。在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時,則是受到內村鑑三的同學,曾任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事務次長的基督徒新渡戶稻造之影響,奠定其對殖民地與殖民地政策的看法,強調殖民地民眾的自覺與地位提昇,並且反對殖民地政府對當地民眾的剝削。
基督徒學者的風範
信仰的根基如何影響矢內原忠雄?因著對真理的渴慕追求,認為學術工作就是追尋真理的過程;因著對人的愛,他選擇研究殖民地經濟,想要突破不公義的殖民政策,為當時被殖民的台灣人與朝鮮人找到幸福的生活,並且主張殖民地自主與自治,反對殖民政府透過種種手段壓迫殖民地。並且在日本的《帝國大學報》發表文章批評台灣總督府,說道「不知什麼是專政政治的人,都應該要去台灣看看。」
在1937年發生蘆溝橋事變時,矢內原忠雄根據箴言14章34節「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發表「國家的理想」一文,說明國家理想在於主持正義保護弱勢,因此不惜與當時風靡全國的軍國主義、愛國主義者對抗。甚至在東京大學的演講當中,直指戰爭的不義,喊道「為要活出日本的理想,請先把這個國家埋葬掉吧!」這句極具挑釁的話語,果然引來日本極右派政治人物的攻擊,因而丟了東京大學的教職。然而就算丟了教職,在戰時他仍然獨立辦《嘉信》雜誌來宣揚和平與基督信仰。因著信仰所帶來的一切勇氣,都是支持他做出這些事情的基礎,因而在戰後,他被稱為「日本的良心」。
矢內原忠雄不僅為後輩基督徒學者示範,從信仰如何導引出對自己、對社會具有深刻意義的研究取向,同時也展示了在生活中實踐信仰、誠實地將信仰落實成為自我核心價值的典範。不論是從事哪一種專業,自己心中所把握的信仰,就會導引自己走向為神所用,成為見證上帝的器皿。在現在這世界局勢混亂、極右派與狹隘的民族主義逐漸抬頭當道、暴力威脅伺服的時候,信仰能成為心中的確據,令我們成為這個世代的良心、成為光和鹽。
(封面相片來源:oj2005 / CC BY-NC-SA)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