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福音,直到地极

9620
赞助本文

基督教是个重视「传福音」的团体,然而,提到传福音,会联想到什么?到街上拦下路人甲,或三人一组拜访朋友的朋友,或是对着一群人演讲(布道会),将一套事先由圣经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信息」——像是「属灵四律」或「神人罪恩信」等——传递给听者,并期待对方能耐心听完,过程中不要发问打岔。讲完之后,要求对方立即回答事先设定好的问题:「是否愿意接受耶稣为主」?

这套预设了「即刻开悟」的权威布道法,双重去脉络的运用经文,禁不起释经检验。现在有更新潮的,用直销收下线的方法搞组织发展,以企业购并手法扩张版图,甚至是以成天以基督教台词,演出通灵少女的剧码,似乎还颇有成效。

人多当然好办事,想要建设「万人荣耀教堂」,当然需要人力财力都集中。然而当年钟马田批评教会宣教手法,会让先贤感到「震惊」,若他看到现在的样子,恐怕他会震惊到下巴会掉到地上吧!教会,需要基于自己的信仰理念,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入检讨了。

传福音

福音就是好消息。是的,然而重点是,好消息为什么是「好」消息。初代教会选用「福音」(euangelion)这个词汇,来说明耶稣这个人,以及他所成就的事,而称呼自己的行动为「传福音」。

这个词汇的典故似乎与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有关。当时希腊联军去抵御波斯帝国的进犯,希腊众城邦的命运系于此战役的结果,因此雅典城人民焦急等待。当希腊联军终于战胜入侵者时,战场指挥官派了传令兵连奔42.195公里回雅典报捷:我们打胜仗了。全国人欣喜若狂。

这样,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了刑罚、平息了上帝的怒气、遮盖我们的羞耻、洗净我们的污秽、释放我们脱离奴役的权势,从此,改朝换代了,旧世界已经废除,新次序已然建立。

接下来的问题是,耶稣的好消息是给谁的?犹太人、敬虔人,还是所有人(万民)?这需要先厘清耶稣在十字架上打败了谁,几处圣经经文提供我们亮光。

歌罗西书2:15「基督既将一切执政者、掌权者的权势解除了,就在凯旋的行列中,将他们公开示众,仗着十字架夸胜。」歌罗西1:16这样说:「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 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 或是有权位的、统治的, 或是执政的、掌权的, 一概都是借着他为着他造的。」

保罗在监牢里写以弗所书,请求教会代祷,使他能以放胆开口讲明福音的奥秘,因为有个强大的力量试图以锁链叫他恐惧而闭口不言,保罗心知肚明敌对势力十分强大,不是用刀剑可以处理的,因为那些是「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空中属灵气的恶者。」

这些执政、掌权的是谁?许多解经家认为,保罗是在讲天上的星宿、小亚细亚地区异教神明谱系。这些经文的确会让人直觉以为「执政掌权的」是魔鬼一帮。但是,请再看以下经文:

你要提醒众人,叫他们顺服执政的、掌权的,要服从,预备行各样善事。(提多书3:1)

同样的词汇!

保罗要求提多、提摩太要教导教会「顺服执政掌权的」。这样,保罗所描述的那个具备超强摧毁能力的执政掌权者,是指人类世界的结构性邪恶,原本该事奉上帝的,却堕落后自称为主宰,圣经里又称为「权势」,以巴比伦、埃及、罗马帝国作为焦点象征与代名词。是恐怖的怪兽。

让我们回到圣经史观/救恩史观。整部圣经,就是就是耶和华与偶像崇拜对抗的历史(参考莱特,《宣教的上帝》)。第一世纪的教会深切明白,帝国的宰制是他们每日生活的实况,透过政治力、经济力、教育、媒体、社会结构、宗教各种管道来主宰人类生活的每一面,使人有知觉、或无知觉地效忠于帝国。然而,基督在十架上上打败了一切的权势。

因此,所有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所有人,被是罪恶权势之下的俘虏,都能因耶稣的胜利而受益。其他宗教信徒,不是基督战争的敌方,而是有待救回的俘虏。

所以,基督徒「传福音」就像马拉松战役之后,那位受命报好消息的传令兵的宣告:基督已经得胜,就快要班师回朝了,大家赶快预备好,去迎接王者再临。

直到地极

我们作为使徒行传的读者「如何」了解地极,就决定了「何」为地极,然后我们就差派人往那个地极。关于「地极」有几个可能的解释:

1.地理观点

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向外扩散,一直到「世界的末了」,教会要将福音传遍空间上最远的地方。圣经上有个例子:保罗想要去西班牙,写了罗马书,想请罗马教会支持他往西班牙的宣教行动,但一直没去成。由此可知,当时保罗心目中的地极是西班牙。使徒们很可能以为在他们有生之年尚未达到而深感遗憾。从地理观点而来宣教实践,就是差派宣教士人往最遥远的地方去。然而后代教会发现,西班牙不是地极,大西洋之外还有更远的土地,新大陆之后是更宽阔的海洋。十五、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使得「直到地极」有新的意义,因为地球是圆的。

当代华人教会「回到耶路撒冷」运动是这样思维下的产物,地理的「地极」的近代修正,因为地球是圆的,起点就是终点。更麻烦的是,「中国是福音最后一棒」隐含特定的历史意识,看待二千年教会的发展,为一个线性的、从犹大、叙利亚、希腊、罗马、欧洲、北美,越过太平洋到亚洲的过程,这其实是美国教会的在地历史;又诉诸于民族情绪来推动宣教,而非以神学来主导,恐怕会成为文化的跨国主义,这不是好事。

从地理观点来看,直到21世纪的现在,教会还没完成当初耶稣所吩咐的使命。

2.文化观点

不以地理观点来理解使徒行传1:8,而是以文化圈来理解耶路撒冷、犹太、撒马利亚,以及「地极」的意义:福音要从「中心」往外穿透文化界线,跨越同文化、近文化,到异文化传播。英国教会历史学家Andrew F. Walls的名著The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ristian History即是从文化际观点看待福音的意义,主张基督教能够「翻译」成不同文化,并以此疏理教会发展历史的脉络。从此而来的宣教实践的关键字,就是「跨文化」,因此有M0、M1、M2, 同文化、类文化、异文化的各种策略发展出来。这是目前教会的主流思维。从这观点来看,至今世界仍有「未得之民」,福音仍未到地极。

3.上帝政治观点

鲍维钧认为使徒行传1:8是在回答门徒们的提问:以色列的复兴,耶稣引用以赛亚书49:6,

他说:「你作我的仆人, 使雅各众支派复兴, 使以色列中蒙保存的人归回;然而此事尚小, 我还要使你作万邦之光, 使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

鲍维钧因此提出「上帝政治」(theopolitical)观点,指出使徒行传这一段是论到「以赛亚式的新出埃及」(Isaianic New Exodus),用以色列国的故事来说明上帝重建上帝子民的三阶段:

  1. 救恩临到耶路撒冷,(从耶路撒冷)
  2. 以色列的重建与统一,(犹大全地与撒马利亚)
  3. 外邦人要纳入上帝的子民中。(直到地极)

鲍老师说对了。莱特在《宣教中的上帝》提到,旧约时代就有外邦人成为以色列的例子,迦南七族之一的耶布斯人,被整合进如以色列,成了大卫家的一份子。

的确,路加书写使徒行传时,未记载后来彼得去了哪里,也完全没记录其他使徒的行踪,安提阿教会其他(往东)的宣教行动也完全未提,反倒以后代人看来似乎没有结尾的结尾结束了他的书,「保罗都接待他们,也没有人禁止。」也就是说,保罗以帝国囚犯的身份被押解到罗马时,福音不被綑绑、反倒传开了,上帝的主权透过保罗以及他所属的弥赛亚群体彰显出来。在路加的叙事中,这件事象征著福音传到了地极,也就是徒1:8完全实现了,因为罗马是当时世界权势的中心。罗马是帝国首都,该撒的居所,正是对抗上帝的权势「该撒是主」的象征。然而,上帝才是全地真正的主,耶路撒冷是圣殿所在地,敬拜上帝的中心与象征,宣告「耶和华是主」之地。(参考曾思瀚,《耶稣的群体》,536~540;贝万斯、施罗德,《演变中的永恒》,32)

贝万斯又说,使徒行传的结尾也是「前瞻性的」,因为,使命还没完成,「重点强调公开而没有隐瞒地向外邦人宣讲福音、犹太人最终的弃绝、以及这个故事在罗马结束,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教会的未来在外邦人那里;基督宗教将会成为一个普适性的宗教。」(维尔森,引自贝万斯、施罗德,演变中的永恒,32)这样的新眼光应该能引导我们看见天国新愿景,颠覆我们宣教的想像。

由此而来的宣教实践的重心,是「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这是场属灵战争,即是福音的战争、以善胜恶的搏斗,战场是人的心思,是效忠上帝与效忠帝国的对抗。当今教会面对的「帝国」有各种变种类型,包括以光明面貌出现的丰盛富裕的资本主义、热血贲张的国族主义、辉煌腾达的成功人生、众人称许的自我感觉良好等。无论在远处或在近处,在何种文化圈滋长、传播,十字架必要攻破、瓦解这些权势。

教会需要以神学主导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使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如何记得我们的过去,才能确认现在正在做的是正当的。教会需在「他」的故事里找到自己。从使徒行传来看,我们就是地极!现在就是地极!

Photo credit: Life is food!!! / CC BY-NC-SA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