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能拦阻上主吗?

3186
赞助本文

彼得说,「我是谁,能拦阻上主吗?」按上文下理(徒十一1-18),彼得这话是回应犹太人信徒不满他进入未受割礼之人当中,和他们一同吃饭。现代人或会很惊讶地问,「食饭啫!驶麦要拉到信仰。」按摩西律法,犹太人对食材来源、甚么食物可以吃和如何屠宰都有一定规则,并以洁与不洁看待这些事(节8)。虽然他们清楚这些规则不适用在外邦人,但与非犹太人一同吃饭仍是很危险的事,因为有太多令他们成为不洁的可能性。¹此外,一同吃饭含团契之意。不是朋友不会一起吃饭,只有朋友才会。

虽然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不是不可以接触,但某些人仍认为以彼得在信徒中的身分与外邦人走得这么近是不适合。例如,2012年,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流浮山举行的小桃园饭局,和疑似黑社会成员食饭一事到今日仍成为被质疑的话柄。表面看来,彼得所说的谁能拦阻上主指与外邦人一同吃饭。但作为象征的一同吃饭指涉甚么?

第一,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指涉上主的福音正打破由律法产生破坏人际关系的归类。摩西律法包括宗教律法和道德律法,前者以归类形式出现。归类不只是资料性和识别性,更带有伦理性。例如,关乎食物的宗教律法已严重影响人对别人的论断(参考哥林多教会)。上主的福音正要打破由宗教律法产生的人际隔阂和优劣,并挑战宗教律法非人性的走向。或许,宗教律法已不是今日的问题,但社会仍有人以宗教理由拒绝其他宗教的人。某些穆斯林对基督徒的排斥、某些基督徒对天主教徒的排斥。

此外,还有以性别、政治取态、种族、伤残、性取向等排斥别人。历史上,希特勒以种族排斥犹太人、前南非政府以肤色排斥黑人、中国政府以爱国排斥反对者、基督徒曾有一段时间排斥同性恋者。像彼得一样,教会只有见证上主福音,即以行动打破社会排斥。

第二,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指涉上主的福音是善待他者。犹太人信徒明白他们是蒙恩的人,不是靠行为,但不因此,蒙恩者必然会高兴地其他人也蒙上主恩典。恩典专利化不是甚么新事物,这是人的自私。在耶稣的葡萄园工作比喻中(太二十1-16),比喻中的主人说,「难道我的东西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眼红了吗?」基督徒或许会说,「我们积极传福音,从没有霸占上主恩典。」传福音是否就等于不霸占?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因为传福音可以是压迫性,并关乎势力扩充。

上主对他者款待的福音是看对方是自己人,没有考虑回报的善待他者,并乐意分享资源。很多教会已有一种做法,就是将它每年财政收入十份一对外奉献。这是一个好的尝试。若可以,教会也可以考虑将平日用不着的地方外借。这没有困难,因为学校也借地方给教会聚会。

第三,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指涉上主福音是给人自由。因恐惧,犹太人信徒为自己和他人制订很多限制(包括教义),但与此同时,这些限制也限制,甚至剥夺了上主自由。即人只可以在这制订范围内经历上主。因无知,犹太人信徒将自己出埃及的经验无限放大,并将上主缩小,只看见自己是上主唯一所爱,看不见上主也是巴勒斯坦人的上主,带领他们走出加沙。因维护自身权力,法利赛人订下一系列规条,将自由的信仰彊化,为自己制造优越。

我们需要律法。这是人际社会的必须,但律法是要保障人行使自由,并让人的潜能发挥。今日,谁拦阻上主给人自由的福音?是那些说信徒要顺服政权、那些说上主惩罚同性恋者、那些说基督徒要爱国爱教、那些掩饰人治的法治(逃犯条例)。

听完彼得讲解后,犹太人信徒归荣耀给上主。他们降服于上主福音之下,即接受打破由律法产生破坏人际关系归类的福音、无条件款待他者的福音、上主自由的福音。我们今日崇拜上主,祂是一位这样的上主。

  1. Jonathan Klawans, “Notions of Gentile Impurity in Ancient Judaism,” Association for Jewish Studies, 20:2 (1995), 285-312.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