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開始學著按照經課來研讀,初時一頭霧水摸不著頭緒,但時有意外的啟發。例如,耶利米書十七章提到一個天譴的年代:
1 猶大的罪是用鐵筆、用金剛石記錄的,銘刻在他們的心版和祭壇角上。 2 他們的兒女思念他們在高岡上、青翠樹旁的祭壇和亞舍拉。 3 我田野的山哪,因你在全境內的丘壇所犯的罪,我必使你的財富和一切的財寶成為掠物。 4 因自己所做的,你必失去我所賜給你的產業。我也必使你在你所不認識的地服侍你的仇敵;因你們激起了我的怒火,直燒到永遠。
猶大人做了什麼受這麼嚴厲的譴責呢?回到先知耶利米的時代背景來考察,他是約西亞王第十三年開始事奉,大概是主前627年,一直到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主前587年,四十年之久,不斷為上帝說話。第十七章這一段,或許是先知事奉的中期,也就是約西亞王的晚年。
地緣政治的風險
話說約西亞王努力恢復守律法、重振猶大的信仰,可惜好景不長。約西亞王在沙場戰死,國事迅速崩落,繼任的王一個比一個糟糕,約雅敬王在國家遭難的當頭,還在建築自己的王宮,而猶大人又快速墮落。這時,國際政治的危機更接踵而來,北方的亞述以及之後的巴比倫帝國擴張,與南方的埃及爭鬥。猶大夾在二個大國之間博弈,又常常搖擺。從列王記23~26章的經文讀起來,猶大王有時與埃及爭戰,可是似乎猶大人又常常靠向埃及,結果淪為附庸。所謂的猶大王,其實是埃及的特別行政區長官/魁儡王而已。
大國衝突的時候,小國很難生存,需要高度的智慧手腕與身段在各個強權之間折衝,然而,對於猶大來說,國際間的生存不只是地緣政治的操作而已,還牽涉到信仰問題:猶大國不是萬國的一個而已,還是上帝的子民以色列,在西奈山與耶和華立約,使萬國蒙福的聖潔國度。所以,一般說來,在依賴世人與依賴上主之間,有時並不是互相排斥,但對此時的猶大來說,想要與埃及軍事結盟去對抗亞述/巴比倫,就是離棄上主的行動。所以,拜偶像之罪,並不是參加禮儀而已,而是整群人的思想、價值,以及人生所有抉擇都變質了。這樣的時刻,先知耶利米不斷傳上主的信息:
5 耶和華如此說:「倚靠人,以血肉為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該受詛咒! 6 他必像沙漠裏的矮樹,不見福樂來到;他要住在曠野乾旱之處,無人居住的鹽地。 7 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他所仰賴的,那人有福了! 8 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毫不察覺( [ 17.8] 「察覺」:原文另譯「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一無掛慮,並且結果不止。 9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10 我-耶和華是鑒察人心,考驗人肺腑的,要按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利米書十七)
這段話以樹木生長之地作為人生的比喻,猶大百姓對於上主的態度,原本還信賴上主,猶如生長在水旁的樹,即便是乾旱季節,仍然枝葉茂盛、按時結果子。但是,他們卻離棄了引導保護他們的神,轉而去敬拜別的神、找別的依靠。結果就像是樹木移植到了鹽地。鹽地,是植物難以存活的地方。這段話非常生動地指出猶大人的自尋死路。先知耶利米的事奉是要拔出、栽種,拆毀、建造,期待猶大集體的靈性上能大破大立,發生悔改的奇蹟,可惜他終其一生都沒有等到,還在晚年經歷亡國被擄的痛苦。
台灣的既視感
這經文與處境,對2025年的台灣基督徒來說,實在很貼切。當然,台灣不是猶大國,聖經的經文也不宜直接套用在現代,然而,中美衝突看起來無法避免。幾十年來美國是太平洋的強權,而中共一直想要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所謂的「東昇西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讓美國再次偉大」是沒辦法共榮的。二個都是帝國式的秩序輸出者,習近平的歷史使命感催促他大幅度擴充軍備,要與美日聯軍打一仗。台灣人其實沒得選擇,因為主動權在那些偉大的君主手上。
如果阿共打過來,投降就能「和平」嗎?當然不可能,「被統一」的下場是暴政奴役,中共的高官已經明明白白地說了,「統一之後台灣人都要再教育」,甚至為了統一,「留島不留人」,那時,不只是財產,恐怕連自己身上的器官要放在哪裡都不由自主。所以,若中共真的入侵,台灣人要麼與加入美日聯軍一起抵抗,要麼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與美日聯軍對抗。關鍵是,誰是盟軍誰是友軍的問題。所以,大概是歷史的反諷吧,回到古人所說的,「止戈為武」:提升軍備,讓對方放棄發動戰爭,如反共抗俄時代的蔣總統訓示:「無恃敵之不來,正恃吾有以待之」。
然而,筆者身為基督教和平主義者,這正是信仰良心與人生的難題:所謂的正義之戰,歸根究底,仍是世俗政權之間的鬥爭,即便有崇高的動機,在國際法上沒有責任,但從信仰上來說,仍然是意圖傷人性命,以小惡與阻止大惡,與耶穌的福音不相符。然而,獨裁者想要發動戰爭,根本阻止不了,其他人還能怎麼辦?
政治是現實的,需要智慧抉擇,基督徒難免要選邊站,但是選哪邊呢?我的領受是這樣,不是哪個強國(中國或美國,這個黨或那個黨),而是選擇通往上帝的旨意成全時應有的模樣、選擇比較接近基督教價值的制度、政策、可能性。同時,心裡保持清醒,看得見的強權、領袖不是終極的,這樣,先知耶利米的信息對我們就仍有意義:當面臨地緣政治風險而絕望之際,拯救在於上帝。當初猶大被巴比倫滅掉,七十年後要歸回,凸顯上主的治理與權能。
即或不然的信仰與眼光
身為強權鬥爭中的信徒,有出路嗎?似乎看不見,能採取的行動也很有限,比如說:強化社會韌性以應可能的動盪、與鄰居們守望相助強化保全,以及排除內應防止滲透以降低戰爭的可能性。無論如何,基督教的福音是復活的盼望,正是這盼望重新定義何為福、何為禍,指導我們的人生抉擇,並重整人生的眼光、價值與抉擇。這讓我對於詩篇第一篇所說的「真正有福的人」有不同的領受:
1不聽從惡人的計謀,不跟隨罪人的腳步,不與侮慢上帝之徒同夥,這樣的人才算真正有福。2 他只愛慕上主的法律,日夜默誦不倦。3 他像移植溪水邊的果樹,按季節結果子,葉子也不凋零。他所做的事樣樣順利!
過去常以為,詩篇所說凡事盡都順利,是個人的人生順遂,像是考試高分通過、事業順利有成,找遇到好對象結婚生子,房子金子都有了,親朋好友大眾也都誇讚,也就是「社會聲望」。但今天的經文對照讀起來,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如果上帝在耶穌裡所賞賜的福份,與人生順遂與否,或是社會聲望完全無關,而是患難中得蒙保守而繼續依靠雅威,正如當年耶利米的信息。那麼,基督徒們該如何抉擇呢?
回想起五年以前Covid-19從中國武漢發生,短時間內傳遍全世界,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難以估記。台灣卻因一連串「意料之外」的因素,除第一時間即時採取隔離措施,後續一連串的社區感染,卻奇蹟式的得蒙保守,整體經濟還正成長。筆者竊想,上帝保存我們的生命,應該是有使命要託付我們吧。
傳揚論壇期待透過每篇文章激發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不斷重新理解上主在這個世代的心意。 面對艱困的媒體環境與難以質疑、反省的教會文化,我們沒有教派包袱,願在各個公共議題上與大家一同反思。 為維持平台運作,傳揚論壇每個月需要15萬元經費,祈請兄姐關心代禱及奉獻,與我們同行,並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