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耶稣的肉和喝耶稣的血说起

每当香港有新兴宗教出现,传媒朋友总会打电话问我。其中一个常问的问题是奉献,尤其是十一奉献。他们大多认为这是一种行骗。基督徒有自己的解读,也从没有觉得被骗,但没有基督信仰的传媒朋友不会明白。在耶稣时代,一个另人困惑的题目是耶稣说,「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

信心要求信实

信实是对别人的信任,也是对上主的信靠。对上主的信靠不是是否相信上主必然医好我的病,而是是否仍相信没有医好我的病的上主仍然是爱?对上主的信靠不是是否相信上主保祐我逢凶化吉,而是是否仍相信没有救我脱离凶恶的上主仍然听我们祷告?

这是我的立场

目前台湾众教会的重大困扰之一,就是对「教义的差异」该如何对待的看法没共识。「异端」,是很严厉恶的指控,必须提出非常确实的证据,教会需要小心分辨,也要以温柔的心来处置。不然的话,「诬告」之罪,恐怕当事者自己承担不起。

他者的脸容与死亡

给口渴的人一点水并不一定可以改变他的命运,但不能就此任由他可以没有被拥抱下独自受苦。苦难可以令生活变得无奈,却不可能将世界变得无情。「我渴了」就是要唤醒人心,绝不让痛苦者无声无色地溜走。

上帝的启示:一般与特殊?

与其将上帝的启示区分为「一般启示」与「特殊启示」,倒不如说,上帝的启示具备「特殊性」与「普遍性」。当年巴特因反对自然神学,因而批判一般启示,固有其时代背景,而一般启示的提倡者,恐也受到了自身时代背景的影响而不自知了。

「为你好」!?:真诚与虚伪的反讽

「为你好」不一定是好。彼得认为的好跟耶稣认为对他好的事并不一样。那么,习惯说「为你好」的人要接受你的好不是最好,甚至不是好。没有这思维,「为你好」制造悲剧多于祝福。

待人处事:体谅与冲撞

保罗在说「对甚么样的人,我就作甚么样的人」前,他坚持对罪和恶的不妥协。当时哥林多教会的罪和恶是分党分派(林前一、三)、淫乱(林前五)、彼此告状(林前六)等。保罗的教导不是只有牺牲和宽容,更要有对恶的不让步意志,甚至不害怕因不让步而有的冲撞。

生态神学初探:耶稣与大地的内在关系

大地承载神性,并培养耶稣的灵性。大地不是工具,不是只为人服务,更有其自身价值。大地不是沉默,也不是一个迟钝的事物而毫无目的与意义。相反的,大地是活的,而且在说话。大地是上主所创造的。上主透过宇宙生命向人类显现自己。

热门点阅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