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湾政坛因立法委员顾立雄主张「扩大施用毒品罪医疗前置化」的修法,而引来名嘴朱学恒的批评时;因为教会缘故,我们「进入」了泰北晨曦会福音戒毒村,进行为期一个多星期的短宣服务。
用「进入」其实代表着自己对于「戒毒」与「管制」之间,一种不当连结的刻板印象。总以为戒毒村不外乎只是一个,较为松散但仍存有诸多限制的监控机构。但事实上,泰北戒毒村,包括另一个山头的女子戒毒村,却是个连大门、高墙都没有,甚至还有些是用当地茅草、木板搭的几间普通房屋。
福音如何戒毒
虽然戒毒村还是有对于「村民」的规定,但多半像是不得有私自金钱往来,或是家人探访需有辅导员在场之类,为了防止与杜绝过去「诱惑」的劝导。与其说戒毒村是一个管制的机构,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互助的生活团体。在这里的「村民」每天有着规律的生活,早晨五点起床后晨操,然后晨更、聚会、早餐、按著各人的能力上工(养猪、砍柴、种菜、煮饭、打扫),午餐午休后便是继续上工,晚餐、聚会,直到九点就寝。
这样的生活作息就像军队里的新兵训练一样,但最大的差异在于参与的人是自愿来此。或许有一时无法适应的,戒毒村的同工也都以关怀辅导,以及信任的角度来了解,而不是将其视为「犯人」。
对戒毒的朋友来说,这样至少一年半的生活无疑是枯燥无聊的;既是福音戒毒,也就意味着这里不会使用任何像是美沙酮(Methadone)之类替代毒品的药物,就连菸、酒都不允许。福音戒毒就只有「耶稣基督的福音」。于是在上工劳动外,村里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聚会、唱诗、读经跟听讲道。刚到村的朋友若是有戒断症状出现时,除了晨曦会同工辛苦的陪伴外,就只是不停地冲冷水澡,或是以大量的运动、劳动来转移上瘾的念头。
戒毒:不容易的路
从一些戒毒村「村民」的生命故事来看,人之所以会染上毒瘾,并不全然是毒品本身,而是因为在吸毒者的生活环境里,已经存在着各样吸毒的试探和诱惑;有的「村民」是因为生意交际的需要,而在泰缅边界一带毒品却如同菸酒一样用于交际应酬;有的则是因为被家庭与生活的重担、争吵和难处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或者自小周遭的家人、朋友就都沈溺在药物的滥用之中…
也因此晨曦会的福音戒毒,除了借着规律的团体生活作息,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重新养成和塑造戒毒者的习惯和人格;更重要的是借着基督的福音,让戒毒者能够来到耶稣基督的面前,诚实的面对自己生命的问题,重新建立自己与神、与人的关系,知道自己的软弱需要耶稣帮助;以致于当戒毒成功回到原来的环境时,知道不是因为自己的意志力有多么强大,而是能够靠着基督胜过各样的试探。
从福音戒毒的例子来看,不论是吸毒的成因还是戒毒的过程,都具有十分复杂、艰辛且漫长的社会结构与因素。除了受不了村中规律枯燥的生活外,戒毒者更可能因为迫于外在和经济压力,不得不离村终止疗程。戒毒要成功不仅是要本身有意愿,更重要的是要有家人、朋友、群体以及社会的支持和接纳才能彻底戒除。
回到台湾「毒品罪医疗前置化」的争议来看,就像顾立雄委员所批评的「面对问题的根源很难,把人丢到监狱里,却很简单」。我们可以用医疗的方式在几周内让人戒毒,也可以将所以吸毒者全都丢到监狱中与社会隔绝。但这样的方式不仅轻忽一个人的价值,更没有办法彻底解决真正的问题。吸毒/戒毒者需要的不是监狱,而是社会的支持、包容和接纳。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
在约翰福音8章中有一个「行淫的妇人」的故事;当犹太的教师和法利赛人以一个行淫的妇人来质问耶稣,该如何按律法惩罚她时,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同样的,面对成瘾者的问题,我们又有那个人可以说自己没有罪,可以先拿起那块石头呢?即便是人生的胜利组,难道就没有着迷于其他的事物,以网路、手机、金钱、甚至是爱情、事业等等,来取代人与人、人与神之间原本平衡健康的关系吗?
活在罪中的人总以自我来衡量一切,于是会以为毒品除罪化会让警察难以执行勤务,以为毒品除罪化会威胁自己的生命财产。因为总想到自己,也就无法接纳与自己不同的人,看起来比我们软弱的人,以及那些「刚好」犯错的人。
这个世界就像路加福音18章中的文士与法利赛人一样,自认为「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这些人在乎的只是那让人继续活在罪中,让人死的律法;而不是领人进入关系,让人永活的真理—耶稣。
英国记者Johann Hari在TED上有一段谈戒毒的演讲,他引用葡萄牙的例子,大胆的说出毒品应该除罪化的主张。吸毒者之所以吸毒,是因为在各样的社会关系中迷失与孤立。Hari认为面对毒瘾者,我们该唱的是情歌而非战歌,因为成瘾的反面不是戒断,而是关系!
(播放后可于影片右下角开启中文字幕)
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吸毒或其他的成瘾者?是继续用各样的手段、规条和律法将他们排除在我们的生活之外,还是像加拉太书6章1节所说的:「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呢?
(封面照片为泰北满乐福戒毒村,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游任滨
自由创作者,嘉义人,中华福音神学院基督教研究硕士(M.C.S),政治大学新闻学系博士候选人,嘉义乡下小教会的平信徒。
一个喜欢阅读、思考、对话,更用了过去5年大部分时间,陪伴孩子,用行动证明如何在忙碌的现代社会,用基督的爱教养孩子的青壮年爸爸。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