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容许反对声音的组织,总能在时代的变迁过程中,透过不断自省的过程,与时俱进,常保活力。500年前马丁路德所开启的宗教改革,无疑就是在行将窒息的基督教信仰群体内部激起对于信仰价值的重新反省。
最近,在台湾超过一个半世纪以上历史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内部,有一小群会友发起名为「改革中!长老教会」的连署声明。主要是由于长老教会总会的年会议事过程长年来并未公开透明,而今年年会更规定「请勿拍照、录影、录音、手机直播」。因此,这项声明提出三大诉求:议事公开透明化、会议参与者比例应该反映性别和年龄,以及考虑弱势群体及反对歧视性言论。
从时代变迁和民主参与的角度来看,这项针对长老教会参与的诉求不仅符合长老教会代议制度的精神,更符合当前世界及台湾社会的民主潮流。当台湾已进入民主体制20余年,民主的诉求早已从早年要求政府开放公平公正的选举,迈向前几年风起云涌的公民运动所诉求的「反黑箱」、决策公开透明、公民参与,以及兼顾各种弱势群体的多元价值。
长老教会在台湾的威权时期,曾自诩为「时代的先知」,基于信仰良知,公开向当权者提出基于人权民主理念的诉求。然而,一个信仰群体或教会组织最大的难题,往往不在外来压力,而是它能否真诚地面对内部的不同声音,去和各种声音对话,并找出新时代的信仰诠释。处在2017年,这个台湾社会最具有历史传统的基督教会当前正面临着这项挑战。
信仰群体往往容易以信仰之名,而压制了不同生命情境的人所诠释出的信仰观点。因此,允许反对的声音存在,甚至允许激烈的信仰和神学辩论,都是必要之事。信仰观点上的争辩,其实就是基于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理念之争。
一甲子前的政治情境参照:「反右运动」与《自由中国》杂志
长老教会内部这个改革的声音,让我想起今年正好是中国「反右运动」60周年,当年的台湾也出现知识份子诉求组织反对党的声音。海峡的两边,遥相辉映,但却都如昙花一现。只因为当权者的「绝对权威」不可挑战。
在中国方面,1956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在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和工商业国有化之后,发动了为期两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运动。原本毛泽东发动这项运动,是希望号召知识份子针对中国领导层官僚化的问题进行批判,让大家得以「大鸣大放」。然而,当后来知识份子的批判指向共产党领导层的本身时,却遭受到严厉的迫害。
(1957年发生于中国的「反右运动」)
1957年,共产党喉舌《人民日报》开始将那些批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人定位为「右派」,驳斥他们利用大鸣大放的机会,妄想推翻共产党统治。于是,中共开始了激烈的「反右运动」,被打击最严厉的对象是属于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的领导人罗隆基、章伯钧、储安平等人。
这批民主党派的人士,当年之所以没有跟随国民党到台湾,而留下与中共共同建立新中国,是因为他们相信中共是基于民主的理想而建立的政权。很不幸地,经历这场「反右运动」后,这些对中共政权具有期盼的知识份子再也不见容于当权者,成为中共建政后少有的民主声音,中共政权至少在政治的领域已经扫除了和中国式社会主义相左的言论和思想。
民主党派人士章伯钧之女章诒和的著作《往事并不如烟》一书,就以动人的文笔述说了这段中共反右斗争下的民主派人士的理念和故事。
在当年的台湾,在蒋介石总统于台湾建立的反共威权体制之下,同样有一批自由主义的知识份子早已创办《自由中国》杂志,针砭时政。该杂志在1950年代初期,尽管对政权有所批评,但都未曾出现组织反对党的声音。当年的自由主义知识份子胡适,甚至主张,若要实行民主宪政,必须让国民党内部自动分裂成不同的派系。
然而,胡适这种想法,后来遭到自由主义知识份子的检讨。1957年,《自由中国》杂志第16卷第7期,朱伴耘发表〈反对党!反对党!反对党!〉一文,开启了该杂志后来主张在国民党之外成立一个有实质意义的反对党的声音。
该文的重点在于,强调所谓「反对党」不是形式意义的,而是实质意义的。其意甚明:当年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虽然有像青年党和民社党等反对党,但这些政党只是执政党国民党的「友好」政党,并且志不在提出与执政党不同的政策,取得执政权。因此,朱伴耘在该文建议这些形式意义的反对党,退出国民党的友党地位,「联合与其他与在朝党意见不同人士形成一个强大的反对党,志在监督在朝党以备人民的选择合法而取得整个政权」。
很可惜地,战后台湾的组织反对党的声音只持续了约3年之久,便于1960年雷震筹组中国民主党后,完全受到当权者打压。
异议不是异端
异议者在威权的年代提出反对的声音,是因为这些人相信,没有人可以永远垄断对于「人民意志」的诠释权,因此,一个健康的政治体制必须容得下异议的声音,才能让这个社会常保活力。
相对于此,当年基督教之所以开启对于天主教会的反省之声,也是因为改革的倡导者深知,人类的智性和灵性都有限,没有人能够垄断对于「上帝旨意」的诠释权。透过拥有不同信仰体悟与生命经历的人之间的倾听、辩论与对话,得以让人们对于上帝的认识更为完美。
在坚守一些核心教义(例如:爱人如己、三一神论等)的前提下,没有任何人的信仰主张,可以随意地被指责为异端。这些基于不同生命经历和信仰体悟的人所发出的声音,其实可以补足其他人认识上帝的视野和观点。
盼望在民主参与年代下的基督教会,也能够与时俱进,容许更多「同样信仰、不同体悟」的「忠诚反对者」,发出异议的声音。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