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不仅是个组织(organization),更是个有机体(organism),因此,当我们「身体」为比方来思考教会问题时,是在养生保健、健康检查,甚至是病理诊断了。当前教会状况不少,且容我先从哥林多前书借镜,因这卷书信提供了教会问题诊断与处置之个案研究的绝佳范例。
病灶观察
综观哥林多前书,我们会发现这教会百病丛生,病得不轻:哥林多有人在教会里分党结派,聚会的时候次序混乱,有人祷告时故意以别人听不懂的声音大声喧哗;有人小细节听不懂就突然发问,打断聚会程序;或是好几个人抢着要上台去「释放信息:『上帝告诉我……』」。正如布鲁姆柏格所说的:
一间四方五裂的教会:几位有势力的领袖勾心斗角,争相高抬自己。他们各自都拥有一群忠实的追随者。当中有位领袖与自己的继母有乱伦关系,教会内的许多信徒不单没有给他纪律处分,反倒夸叫他以基督里的自由行这事。信徒在世俗的法庭上彼此控告;有些信徒则喜欢嫖妓。为了抗衡这种日益猖獗的败坏颓风,教会中便有人鼓吹独身生活—-所有信徒都要完全禁欲,并奉此为基督徒的理想景况。此外,初信者应当怎样与他们以往的异教徒生方式一刀两断的问题,亦引起信徒之间炽热的激辩;男女信徒在教会应有的角色问题,使问题更加复杂。似乎这还不够,自称是说预言和方言知识也屡见不鲜,但却常常不是造就他人的。在这些灵命不成熟的基督徒中,有大部份甚至不相信基督身体复活。(《哥林多前书》,国际释经应用系列,页13)
这些问题若哪个教会有任何一项,就让人头痛不已,然而哥林多人却觉得自己非常「属灵」,已经超凡入圣,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都合乎信仰!
我们几可听见保罗在深沈地叹息:我把你们养了这么久,怎么你们都没长大、还没断奶? 这个教会信主许多年,却还是信主以前的老样子(worldly属世、属肉体、属血气),没有基督徒当有的品格。
病理诊断
哥林多是亚该亚省首府,商业发达的港都,道德亦十分败坏,当地神庙里的女祭司(庙妓)上千人。保罗第二次旅行传道时到哥林多,以一年半的时间,建立了教会(徒18:1-17)。后来亚波罗这位信主的希腊哲学家也到哥林多去(徒18:27-19:1)。圣经没有记载彼得何时到哥林多,可能是他的弟子们的影响。
好了,几位当时知名的大牧师(或得意弟子)都在哥林多服事过,教会却因此闹的不可开交:
「我跟随保罗,保罗才是教会创办人。我刚来的时候,是他亲自到港口来接我的,堂堂大学者还跟我们一起蹲在码头边把酒言欢。是他带领我信主、为我主持洗礼。他永远是我的牧师。」可能希腊背景、中下层社会出身的信徒这样说。
「不是,彼得才正统,他是耶稣的大弟子,天国的守门员。上一回我生病时,他来为我按手祷告,身体就好了,没流一滴血、不花一分钱。」大概犹太背景的信徒会这样说。犹太信徒崇尚道德、生活严谨,极可能带着以「嫡系」自居的灵性优越感。他们又注重神蹟,像是以利亚在迦密山上祈祷,火就从天上降下。当时的犹太人认为有能力施行神蹟是上帝同在的记号。信了耶稣之后,这种心理期待还没完全改变。
而希腊背景、中上阶层出身的知识份子会这样说:「保罗太『俗』了,言语粗俗其貌不扬,亚波罗才是最好的主任牧师,不仅学富五车、讲道引经据典,他的主日学演讲最精彩,解析当代文化潮流解的头头是道。他虽然已经到别的教会去了,我恨不得跟他一起去,永远跟他常相左右。」
这些话表面听起来是在恭维传道人,好像他们的工作很有果效,所以会友这么爱护他们。其实,头脑清楚的牧师会警觉到危险,亚波罗因此赶紧落跑。
这凸显哥林多的一个大问题:分党,互相敌对的派系斗争(听说过帮派火拼吗?)固然社会背景差异、贫富差距容易导致意见不合,但他们标榜自己的领袖,以此作为权力斗争的借口。其实标榜领袖只是表面,事实是在标榜自己。分党派,其实是「老板」心态:我才是老大!
按保罗的话说,哥林多的疾病是:无知又自大,灵性上的骄傲;明明知识浅薄,又有一个极其强大的自我意识,这种状况,是灵性幼稚的表现,所以,他们只是婴孩。或可称为为「属灵婴孩症候群」。偏偏哥林多人意自以为已经成年,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岂不是大头症么。
治疗处方
保罗在林前1~4章开了一张处方签:定睛仰望基督(第一章)、认识真正的属灵智慧(第二章)、明白信徒平等(第三章),以及合宜地对待领袖(第四章)。
从一开头保罗就呼吁要重新聚焦「基督十架」:「你们奉谁名受洗?」保罗如此问(不是「谁为你施洗」)。奉谁的名受洗,就属于谁;在谁的名下,就应由那个人发落。除非出自圣灵的感动,信徒才能看见基督十架的优越性,这是真智慧;如此,才可能合宜地对待其他信徒,并将「领袖」放回它应有的位置。希腊人看作愚拙、犹太人当作软弱的十字架,基督徒却亲身经验到:世人以为的愚拙、绊脚石,却是上帝的大能。
当年保罗给哥林多人开的药引:「智慧」,对今日台湾教会也是合适的:
人不可自欺。你们中间若有人在这世界自以为有智慧,倒不如变作愚拙,好成为有智慧的。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经上记着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又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虚妄的。所以无论谁,都不可拿人夸口,因为万有全是你们的。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
智慧不是IQ,而是一种实践理性(practical reasoning),是一种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采取正确行动的能力。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智慧是指在眼前这种多语言、多文化、多价值系统的社会历史情境中,有能力把教会从现今处境,按照福音价值引导到上帝心目中理想的样式去。
看看哥林多,想想台湾
宗教圈子里自称「大自在明师」、「无上师」、「先知使徒」本来就不少,加上台湾人的宗师崇拜情结的影响,喜好神格化领袖,然后洗脑自己:「我跟对人了」,安全感从此建立。所以台湾成了宗教诈骗者的天堂:只要有人敢演,演很大,就会有人跟随、供养金源源不断。
同样的,各教门里都有「感恩师父、赞叹师父」的情事。这样的人,若加入佛教团体,会说「菩萨显灵」,若入在一贯道,会说「老母慈悲」,若跑到教会里,他们不至于说「感恩师父、赞叹师父」,但是可能会说「「这是上帝重用的仆人」。
所谓的宗教「魅力」(克里斯玛、「恩膏」)其实是社会建构物:领袖展现出特殊自信与举止,跟随者投射以圣王、神人或救主的形象,在这样的互动中,「克里斯玛」就建构出来了。因此,在跟随者身上才会有魅力,旁观者是不会受影响的。不信的话,想想宋X力、文X明、X无上师或妙X吧,他们被信众簇拥著,然而社会大众的观感如何呢?基督徒又怎么看呢?
所以,要除魅!不需太多精深的专业知识,只要以生活常识也能判断:当宗教领袖不断要求信众投入金钱、时间与人力,却又不能过问时,用膝盖想也知道:这里面大有问题。
当我听到有教会的主任牧师说:「在教会里,牧师代表上帝。」另一位主任牧师说:「传道人是除耶稣基督之外,上帝赐给教会的最大礼物。」然后「顺服就蒙福」,还真为他们捏一大把冷汗哩。
灵性婴孩用世俗想法来标榜个人,成年人会知道上帝才是主,所以保罗才会说,你们心志上需要转大人:「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向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林前13:11)
我们需要转大人!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这论坛本身就很徧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