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的到底是什么?

2583
赞助本文

选举要到了,台湾的街头上各种选举广告林立。候选人争相呈现认为能吸引选票的「形象」,而广告上鲜少看到政见,多是口号标语及合影。

在选举中,「形象」简化了复杂的公共议题,诉诸感受,而不是具体政策。作为选民,我们看到一个个装扮青春的年轻女性、英俊帅气的小伙子、老成稳重的中年男、有妈妈味道的中年女……看板底色也在传达各种信息:蓝色、白色、绿色、红色、紫色、黄色……。

抓住我们眼球的,是形象,而主导我们选择的,往往是这形象所带给我们的联想,或候选人在单一议题上的立场。近年当红的历史学家 Yuval Noah Harari 在《21世纪的21堂课》评论到,「所有的公投和选举,永远诉诸的都是人类的『感觉』,而不是人类的理性。」¹对大多数人来说,投票那一刻,我们回到自己最原始的倾向,最熟悉的意识形态,最真实的情绪感受。

然而,公共议题从来就不能被简化为单一议题,用选票表达意见也不该仅止于人民感情的抒发。在台湾社会有投票权的人,这几天都已陆续收到《选举公报》,在我们沈浸于政治立场鲜明的各式媒体报导的同时,我们能否也花至少一样多的时间,阅读《选举公报》中不同候选人的政策提案,甚至多走一里路,上网了解候选人过去的提案和投票纪录,了解他们言行是否一致?

作为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除了睁大眼睛去了解候选人的政见,也需要自我反省,为何我采某种立场?我选择背后的逻辑和理由是什么?面对某个候选人或某个立场,为何我会有这种强烈的心情?我有去了解这个候选人所支持,或过去所拥护的政策吗?

作为基督徒,我们也需诚实认真地自问,我的投票意向,有多少是受到自己家庭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有多少是学习效法基督,放下自己,以爱上帝和爱邻舍为中心来参与公共。我到底是用基督信仰来为自己的投票意向背书?亦或把基督信仰与自己的投票意象做切割?还是真的诚实地待着基督信仰来思考各个政策和议题,以投票作为一种负责任的信仰实践?

每到选举时刻,也是检验我们内心的时刻,因为此时,我们心中真正「所爱的事物」会浮现显明出来。奥古斯丁区分了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并指出两者之间最大的分别,在于城中的人们分别被两种爱驱动:爱上帝和爱自己。上帝之城的百姓,是依照上帝的方式来爱上帝,而地上之城的百姓,则是依照自己的方式来爱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复杂的动机,爱着不同的事物,努力追求着某种幸福。当选举日一天天靠近,这或许是一个机会,让每个基督徒好好检视自己所委身的价值背后,有多少是出于「对上帝的爱」,有多少是出于「对自己的爱」 。在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上,有多少是效法「上帝儿子的方式」,透过虚己,彻底顺服天父,以至于死;有多少是「以人的方式」,透过威吓利诱,自以为义,逃避受苦。

十字架的路,在选举时刻,提醒基督徒,我们需要以祷告寻求上帝,在群体中彼此聆听,分辨上帝的心意,踏出信心的步伐,同时保持谦卑受教的心,向上帝的行动保持开放。如同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对天父说「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 22:42),我们不是祷告上帝能站在我这一边,而是求上帝使我能站在祂那一边。

  1. Yuval Noah Harari,林俊宏译,《21世纪的21堂课》(台北市:天下文化,2018),63。

(photo crdit: 2013东京都议会议员选挙管理委员会,启発ポスター)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