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勇气

4539
赞助本文

在中小学开学之际问一个问题:如果孩子被霸凌,你会教他/她忍让,还是打回去?

如果教他/她一味忍让,岂不是会纵容霸凌者变本加厉?甚至可能使被霸凌者蒙受更多伤害,不是吗?

如果鼓励他/她打回去,岂不是教导孩子与人暴力相向?我们都知道暴力无法换取和平,冤冤相报永无宁日;并且,这个立场常听见的说法是对受害者说:「不能再软弱,要强硬起来,让人不敢再欺负!」此语乍听之下像是替他出气,实则不然,反倒指责受害者懦弱,给他的打击不亚于霸凌加害者,而非与他站在一起。

如果被霸凌的是成年人、身障者、外国人、移工、游民、本来就讨人厌的人,你给的建议还会是一样的吗?

有位妈妈手工缝制简单的「勇气娃娃」,让遭受霸凌的儿子带着去上学,表达妈妈的同理与陪伴。

刘继华老师教小朋友自己手做勇气娃娃,图片作者提供。

更积极的,是「勇敢选择善良」(våga vara snäll)这个NGO组织,志在肯定每个人都有相等的价值、促进「没有霸凌的社会」,自2015年起,每年颁奖鼓励「反霸凌」的个人、组织、学校或团体。

这个组织的象征,是1939~1972年间陆续出版的系列绘本《无尾猫沛乐》(Pelle Svanslös)的主角,故事讲述一只幼时尾巴被老鼠吃掉的猫沛乐,经常遭到精明的猫孟司(Måns)欺负,虽然他每次都很伤心难过,但他从未「打回去」,也不记仇,总是相信孟司有改过迁善的可能。沛乐身边有一群欣赏他的善良的猫,其中有两只母猫跟他比较熟,常替沛乐解围,或替他向孟司讨公道。

「没有人什么都有,但每个人总有些什么。」(Ingen har allt men alla har nå´t.)沛乐不擅长体能活动,但小主人看的书他过目不忘,他的歌声令人陶醉,柔软、温柔是他自己也承认的特质,善良则是他始终的选择。

跟许多世界著名童话、卡通不同的地方是,《无尾猫沛乐》的故事架构,并没有「霸凌」反派角色,孟司没有被猎人打死、没有被开膛破肚装入石头、没有掉入滚烫的油锅烫死,也没有被平底锅打到外太空去;孟司「只是」自食其果而已,顶多是设局陷害沛乐没成功,偷鸡不著蚀了把米,作者(Gösta Knutsson 1908-1973)给孟司的惩罚,「只是」大家开心地喝着「猫拿铁」时没他的份,因为他得去收拾自己捅的篓子而已;孟司最大的损失,是他没有坚持善良。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强调孟司欺负沛乐的行为,即使有时是临时起意,有时是邪恶表哥的附从,但都是孟司的选择,并不是生存的必然手段,例如狼吃羊是为了生存。若认为默许或附从霸凌是为了在(职场、班级、小社会)生存,说穿了,其实是没有勇气承认每个人都同等价值,也没有勇气选择善良。「有个黑鼻子还是白鼻子根本无关宏旨,重点是要做个怎样的人。」(Det spelar ingen roll om man har svart eller vit nos, det handlar om hur man är.)

坦白说,我们的文化里并不怎么欣赏「善良」,于是流通著许多说法,诸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被害者自己也有责任」、「人善被人欺」、「弱肉强食」,在在暗示著语言使用者,这些遭贬损、受到差别待遇的他人,多少活该被欺负,聪明人最好袖手旁观、洁身自好、自扫门前雪,选边站在权力大、拳头硬的那边,最好也成为加害者之一才安全。

同样的,我们的文化崇拜强者,不习惯为那些被权势欺凌的「弱者」挺身而出,即使有,仍是少数;虽然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侠仗义」之辈,但这些侠客毕竟是行走江湖的社会边缘人,主流社会就算欣赏他们的勇气,也仍与他们保持安全距离,不认为这帮人是值得效法之徒。

因为基督教文化不是「强者的文化」,华人地区的主流文化也惯常奚落基督的和平教导──别人打你的右脸,左脸也由他打(马太福音5章39节);不少基督徒于是对这和平教导敬而远之,或者逃避实践,或甚至质疑这教导的真实性。

然而,基督并非纵容或助长暴力,当然不是「邪恶的平庸」(Banalität der Böse汉娜‧颚兰语),相反的,借由为强征劳力者「多走一里路」(马太福音5章41节),耶稣要祂的跟随者不再视那「有权力的人」为「权力的代表」,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会倦乏、会软弱的普通人,耶稣要求祂的门徒主动去体贴、服事这些人的软弱,成为「有能力选择善良的人」。因此,耶稣不是要祂的门徒为权力服务、为虎作伥,而是解构权力与人的连结,实践人人平等的主张。

除此之外,同样值得思考的是,「怂恿、放任他人接受更多痛苦」,跟主动面对邪恶、自愿选择代替他人受苦的基督,是完全不同的。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是要随从文化的暗示、即使参与邪恶也在所不惜?或是选择追随基督?

换句话说:我们到底有没有选择善良的勇气?

(photo credit:Ingrid Flygare;《无尾猫沛乐的故事》内页插图,右为沛乐,左为孟司。)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