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诫第七诫——婚姻家庭的崩坏与重建

10003
赞助本文

有一次在买菜时,遇到教会高中团契的一个女生和她的爸爸,旁边还站着一个女士与她的爸爸牵着手,我微笑地走过去,和他们打招呼,礼貌性地说:「王爸爸好」,然后看着旁边的女士,脱口而出:「这位就是王妈妈囉?」

那个高中女生突然小声冰冷地说:「这是我阿姨,不是我妈。」

我愣了一下,想说阿姨怎么会和父亲手牵着手。后来才知道,所谓的「阿姨」,其实是爸爸的女朋友或是新任太太。

在美国牧养学生团契,这种家庭状况非常常见。后来我学乖了,遇到学生家长的另一半,都先叫某某阿姨;随着年纪渐长,学生的家长渐渐和我年纪相仿,也就直接称名字了或某某哥某某姐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潜在的伤害

在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父母亲婚姻的破裂所带来的伤痕往往被隐藏包裹在灵魂的深层,不轻易显露,有时甚至连当事人也被自己蒙骗,认为自己不曾受到父母婚姻的影响,在内心深处做了完美的切割。

路恩哲(Andrew Root)在《离婚的孩子》(Children of Divorce)一书中提到,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不只是心理上的,也影响到孩子对自己存在本身的质疑(ontological)。失去原生家庭的孩子,同时也陷入存在的危机中。「如果我的父母未曾结婚生子,我根本就不会存在。如今他们后悔与彼此结婚,结束了婚姻,那我现在到底是什么?」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离了婚,孩子就将陷入万劫不覆的存在危机中。经历父母离婚的孩子仍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样的危机,走出一条路。但《离婚的孩子》一书提醒我们,当代婚姻的瓦解伤害的不只婚姻中的两方,还包括他们的孩子与家人。婚姻,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而已,而是两个家族,周遭社群,及至整个社会的事。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牧师在《婚姻的意义》一书中分析到,当代北美社会对婚姻的悲观态度,恰好是来自对婚姻的一些过度理想化、不切实际和以我为本的婚姻观。这种婚姻观把婚姻当作是性爱的终极结合,目的是「追求满足情感和性欲,寻求自我实现」¹,不再是为了「塑造品格和造福社会的途径」²。 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群体的事,反映出三一上帝的形象,形塑人们的品格,奠定了健康社会的基础。

婚姻的崩坏与重建的基础?

过去两年,台湾社会为了婚姻定义的议题闹得沸沸扬扬的,引发各种对立与冲突。高离婚率,低生育率,婚姻被当作合约,这些在在显示出台湾社会所面对的婚姻危机不是受到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受到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和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所影响。因此在种种「抢救婚姻」的努力中,我们也不应把抢救婚姻简化为单一议题的操作,而应从更整全的角度来思考和重建。

十诫的第七诫「不可奸淫」常被视为主要是关乎性伦理的诫命,但多数旧约学者认为,这诫命主要是关乎确保家庭的整全和在盟约关系中的忠诚³。 奸淫(נָאַף)这个字主要被用在三种行为上:1.男人不可与已婚的妇女交合(利 20:10)2. 男人不可与他人的未婚妻交合(申 22:23-27)3.已婚的妻子不可与丈夫以外的其他男人交合(何 4:13、结 16:32)⁴。 在这三种情况,首要的关怀都不是关于个人的性道德伦理,而是关于夫妻对彼此的忠诚,确保家庭的稳固和整全。

根据基督教信仰,婚姻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人协定,也非爱情的果实,而是上帝所设立的,反映出上帝的心意和荣耀。潘霍华在狱中勉励一对新人的婚礼时写到:「婚姻并非只是彼此相爱,它具有更高尚的尊严与力量,婚姻是上帝神圣的命令。……爱情是从你们本身而出,而婚姻却是从上帝而来的,正如上帝比人无限超越一般,婚姻在神圣,权利和契约上,是高过爱情的。从现在开始,并非以你们的爱情去维护婚约,而是以婚约来维护爱情。⁵」基督徒的婚姻不是以夫妻彼此的意志力和爱慕之情来维系,而是从对上帝设立的圣约之敬重来维系。

我们这个时代与之前的时代相比,是一样的良善,也一样的败坏;一样的生机盎然,也一样的危机四伏。当代婚姻崩坏的根本因素,不在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不在社会风俗与道德的败坏,而在我们失去了那超越此世界的真理来维系婚姻,赋予婚姻意义。婚姻变成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约定,成为人们追求情感与性欲满足的工具。

重建婚姻,不是透过法律,而是透过基督徒对上帝大胆的信服,对圣约的尊重和敬畏。「不可奸淫」不是一种对情欲的压抑,而是一种源自对上帝盟约的信靠,对上帝所设立的婚姻之尊重。如潘霍华所说的,「贞操…是一个人在追求生命的目标之时的全面训练。⁶」

最后,我们还是要问,什么是重建婚姻的最高原则?若让潘霍华来回答,他的答复会是:彼此饶恕,彼此接纳,荣耀归与上帝。⁷

注:

  1.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婚姻的意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20。
  2. 凯勒,《婚姻的意义》,27。
  3. John I. Durham, Exodus, vol. 3,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Waco, TX: Word Books Publisher, 1998), 294.
  4. Durham, Exodus, 293–294.
  5. 潘霍华,《狱中书简》(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212。
  6. 潘霍华,《狱中书简》,229。
  7. 潘霍华,《狱中书简》,216。

(封面相片来源:Potatojunkie / CC BY-NC-ND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