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执屋」与上主宣教(一):我们的屋

285
赞助本文

华人社会有过农历年传统,习俗之一是「执屋」,其中是「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执屋」是广东话,意即执拾家居,使家居变得干净、有序和更宜居。上主对受造世界的救赎是一场执屋行动(God’s oikonomia),目的是使住在其中的众生万物,可以自由地活出他们的丰盛(约十10)。执屋行动包括设计、清除、消毒、装修、布置等。上主不是唯一执屋的行动者,祂也邀请众生万物参与其中,特别是人类(创一26、28)。有别于个人执屋,受造世界的执屋牵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面向,不但因为众生万物所需要的,非个体可以自己提供的,更因为群体生活就离不开社会系统(social system)。所以,上主执屋必然公共。灵性,也必然是公共灵性。

我们的屋—生态视野

执屋先要了解现时的屋之状态。因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效应的地球暖化日趋严重,带来极端天气。这对在这屋内生活的众生万物产生不同程度威胁。本文尝试集中都市化的生态,不但因为我来自大城市,更因为预计到2050年,68%全球人口将住在城市。相对于已发展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因为这与城市集中资源有关,例如,经济、教育、医疗、政治等。都市发展改变土地用途之外,也驱逐其中的栖身者,例如,动物。有别于自然环境,城市倚赖外面供应才可生存。反讽的,城市却像「吸血鬼」,吸纳周边资源,使其不断壮大,成为「帝国」(empire)。周边的存在是为服侍它、供奉它。就著都市生态系统,我们有以下关注:

第一,因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对食水需求不断增加。结果,城市周边地方的水源都转移到城市去。若城市未能有足够水源,它只可能抽取地下水。若管理不善,地下水的流失将影响河流流动,并可能会导致地面下陷。又若处理污水不当的话,这会令地下水受污染。

第二,城市的废物多是非有机,这与城市相对富裕和由消费主导有关。传统的埋葬和焚烧不再可以承受固体废物增加。焚烧方法散发出来物质严重污染空气。为了减少对城市影响,有些城市将废物运送到其他国家埋葬。然而,不得不承认已发展国家有较好的循环再用安排,但其电子废物的增加又是另一问题。

第三,都市化和工业化追求的经济增长多倚赖化石燃料。地球暖化与化石燃料散发出来的二氧化碳有直接关系。虽然近年已提倡再生能源,但再生能源不足以支撑当下消费模式。城市生活要为地球暧化付上一定责任;反讽,贫穷人相对地不按比例承受地球暖化的结果。

第四,城市人对土地的感觉相对地陌生,因为在城市,土地的价值只从金钱量化。人对土地的感情变得稀薄,没有历史感,开发土地发展是大道理。全球湿地的减少正是一例,但湿地对生态有正面角色。按联合国公布,从1970年到2015年,全球消息了35%湿地。这是跟人类活动有关。

都市生活的经济活动和人口过多令生态共生进一步失衡,威胁众生万物。这生态危楼仍有改善可能吗?要放弃吗?「执屋」的生态救赎神学有甚么意思?

从灵魂救赎到生命丰盛

「上主爱世人,甚至将他独一的儿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这是华人教会对上主执屋很重要理解。这理解说明上主是爱,上主的爱是牺牲的爱。上主执屋行动是为众生万物带来生命。虽是如此,但教会对这经文却存有两个偏见。第一,华文圣经将κόσμον翻译为世人,但κόσμον指世界,人是受造世界成员之一,非受造世界的核心。当华文翻译为上主爱世人时,受造世界就分割为人类世界与非人类世界,甚至强化人类比非人类更重要的态度。

2006年出版的新约和合本修订版没有将这偏见和错误修订。在新约和合本修订版试读本公开时,我曾向编辑委员会成员之一提出,为何不修订「上主爱世人」为「上主爱受造世界」。她回应,「教会不习惯这转变,所以,保留了上主爱世人。」习惯可以是一个解释,但不是合理解释。若习惯是合理解释,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要有修订版。

我不会说,华人教会对生态的忽视源自这翻译,但这翻译不能逃避它要为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生态观负上一定责任,即它没有尝试纠正这看法。第二,这经文以「永生」理解耶稣的救恩。永生指在上主里的生命,重点不是个体的不朽。在约翰福音,永生是已实现的终末论(realized eschatology),即因在基督里,门徒已体验永生。永生不是属于未来的事。然而,教会倾向以未来的终末论(futuristic eschatology)理解永生(这不是错,因为上主国还未完全彰显)。结果,永生给人的印象是关注死后生命,甚至认为死后生命比死前生命重要、灵性比物质重要。但当现代人已接受死亡是生命一部份时,回应死亡威胁的永生似乎已失去其吸引力。

再者,有人说,「我已活得很辛苦,我不想有永生。」此外,强调未来的终末论的永生令我们不太重视当下物质世界,反而认为新天新地才是我们等待的永恒(启廿一)。「执屋」只是为了「搬屋」。《这世界非我家》这首圣诗充份反映这态度。这对生态破坏没有丝毫同情。说回来,我们当如何诠释上主对受造世界的爱呢!

耶稣说,「我来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第一,羊比喻人类,上主子民。耶稣的承诺不但照顾羊,更挑战那没有尽责照顾羊的牧人,他们其中有「偷窃、杀害、毁坏」的盗贼。第二,羊不只是比喻人类,羊更包括羊和非人的众生万物。那么,耶稣要批评的,不仅是失职的牧人,更是作为牧人的人类,即人类没有尽责保护羊代表的众生万物。第三,耶稣的爱不只为人类,更为众生万物。《For the Life of the World: Theology that Makes a Difference》一书中提到,「在上主临在中,人类和所有上主受造物的丰盛是上主对受造世界最重要的关注。所以,这应是神学最核心目的。」生命丰盛没有排除永生,但生命丰富拒绝将物质与灵性、短暂与永恒、死后与死前、人类与非人类、个人与社群、宗教与政治等对立。生态教晓我们认识生命的彼此扣连(inter-connectedness)。因生命彼此扣连,生命丰盛的核心是生命之间的共同(common),即生命丰盛不是个体、个别物种或个别国家的丰盛,而是所有众生万物的丰盛。这关乎共善(common good)。

Image by lifeforstock on Freepik)

相关文章:

新年、「执屋」与上主宣教(二):共善伦理
新年、「执屋」与上主宣教(三):迎接耶稣回家

传扬论坛期待透过每篇文章激发更多基督徒思考信仰与社会的关系,不断重新理解上主在这个世代的心意。 面对艰困的媒体环境与难以质疑、反省的教会文化,我们没有教派包袱,愿在各个公共议题上与大家一同反思。 为维持平台运作,传扬论坛每个月需要15万元经费,祈请兄姐关心代祷及奉献,与我们同行,并向更多人分享。

赞助本文
已赞助人数:0人
已赞助金额:0元
前一篇文章我与犹太人的二三事 vol.1
下一篇文章别老爱检讨年轻人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客座副教授、亚洲文化与神学高级研究所院长。主要教授课程包括公共神学、基督教伦理、宗教与社会及生命教育。认为教会是一个政治实体,其责任是向世界见证上主国的价值。所以,教会是一场参与转化世界的政治运动。牧者是政治家,宣扬上主国、建立以教会为基础的地方工作、培养信徒的心之习性。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